第三百四十章 民情 (第2/3页)
涵因听着贾敞口沫横飞的介绍着家乡的景致,说着从汉代开始的发生在这里的大大小小的战役和还有流传至今的英雄故事。
竹心先生也是头一次到西北,见了这样的景色,诗兴大发,竟然当即就做了一首诗,于是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纷纷作诗。
一行人欢快的情绪仿佛感染了老天,刚刚压在天边的薄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风吹走了,隐藏在云雾之中的祁连山终于在众人眼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白雪皑皑的山峰反射着阳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丽,只恨她太过遥远,让人不能一亲芳泽。
一阵呼喝从山谷的另一侧传来,原来是过路的樵夫,不甘寂寞的唱起了山歌,声调粗犷而悠长,在山谷之中回荡,带着秦地特有的浑厚味道,竟和眼前这景致有一种奇妙的协调感。
古浪峡最细之处只有二三十步宽,仅够一辆车通行,当涵因他们到了那里时,几辆车堵在这个隘口之处,等了好久,才得以通过。
李湛看着这里的地势,笑道:“十多年没来,这里还是这样,我记得第一次打这里通过的时候,有个商队的车子就坏在这里,堵了大半日,谁也没办法,只能等着来人把那车拖走,当时急的不行。后来才知道,这里便是来数万的军队,也未必攻得下来,这里真不愧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虎狼之关。”
到了昌松县外,李湛却失去了好心情,原因是道路两旁都搭着破破烂烂的棚子,透过透风的棚子,可以看到里面那一张张麻木的脸,倒是衣衫褴褛的小孩子还不知道愁的在路边上打闹着。
进了县城,四处都是乞丐,李湛一行人找了个客栈安顿下来。店小二过来给客人们添水。
李湛问那店小二:“怎么这里有这么多乞丐?”
店小二“嘿嘿”的笑着:“这个……哎……不好说啊。”
李湛丢给小二几个铜板,笑问道:“我们是来这里投亲戚的,看这里似乎不那么安稳,小二哥儿跟我们念叨念叨这地方上的事情,我们也好别两眼一抹黑。”
小二眉开眼笑的接着,看看房门已经带上了,便压低声音说道:“客官看我们这里乞丐多,其实也就是这半年的事。我跟您说吧,这都是换防搞出来的事。那些人从江南一路跟着来了,到了这边,官府却发不出地,都说是一对一换的,天知道那些地都哪里去了。这些没有地的人家,又没有房子,可不只能当乞丐。听说新到这边的兵见家里人没有地。差点闹起来,不过被压了下去,官府又出了一笔钱,给他们发了些米粮,谁知道往后怎么样呢。听说,姑臧那边闹得更厉害。”
李湛又问道:“那官府就没有办法安置么?”
“嗐,原来的卢刺史被免了官,人家马上要走了,何必再管这些破事,听说卢刺史早就准备好了。东西都收拾齐了,就等着交接呢,新刺史一到任。他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了了,这烂摊子全留给新任刺史来收拾。现在各县的县令们也都在等着新上司到任。上回县衙里的官差来收税款,老板请他们喝酒,人家说了,现在做多做少。万一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