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上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上榜 (第3/3页)

    安家之前跟李湛跟前说的好听,却依然一毛不拔,只给李湛回了张帖子,一边诉苦,说现在拿不出粮来,要宽限几日,一边又吹捧李湛一番,最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官府德政的支持,在姑臧县城两个城门外开设粥棚。

    而索家开始就根本没有理会李湛的意思,这时候仍然没有给李湛脸面,多少出些钱粮应付过去的意思。

    待各家交的差不多了,李湛便在刺史府大门口贴了一张大红榜。上面李湛亲书三个大字“功德榜”,自上而下,列着各家的捐粮数额,捐了的没捐的全写了上去。贾家排在第一,一万石,阴家第二,八千石,李家第三,两千石……就连安家的粥棚也写了上去,索家这样什么都不出的,在红榜末尾写了个大大的“无”,在最结尾还盖了刺史府的大印。

    这张极为扎眼的红榜一贴出来,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爱凑热闹的人们聚集在“功德榜”下面,围着不多的几个识字的人打听榜上的内容。

    市井街头,茶楼酒肆,这些日子便渐渐起了议论。

    有人说:“啧啧,李家还陇右第一豪门、“五姓阀阅”呢,怎的才捐两千石,还不如贾家和阴家。”

    另一人说:“就是,我听说,光他们长房一家,就站着陇右数千顷上好的良田,这点粮也不过是他家扫扫地缝子就能出来的。”

    “嗐,那些个富户还不都一样,谁管咱们老百姓的死活呢。可要说这钱粮也是为了打井,他们那几家也是受惠的,出些钱又怎么了。”一个老者捋着胡子说道。

    “是啊,是啊,再说那些江南人都迁过来了,总不能把他们都赶走吧。李刺史也是为了让地方安定下来,听说他亲自一家一户去求那些世家,只有贾家、阴家肯出钱,这两家平时都是跟在别家后头,真是没看出来,关键时候竟这么仁义。”一个矮个子说道。

    另一个大汉凑了过来,问道:“这位小哥儿怎的对这些事知道的这么清楚?”

    矮个子笑道:“我有亲戚在衙门里做事,听他说的呗,我那亲戚还说,李刺史为了筹粮,整日睡不着觉,愁得眼睛都红了。”

    “你家亲戚……”那大汉还要接着问。

    刚刚那老者却打断了他,冷笑道:“听说这次换防,李家又弄到手几百顷好田。偏他家才肯出这么一点粮。”众人的注意力又被这些猫腻的事情吸引了过去,七嘴八舌的说起李家怎么倒弄田地的传闻。

    “这还算好的,你们没看那榜上,安家才设了两个粥棚,索家啥都没给。”小二见这边聊得热闹,提着壶凑了过来,给桌上的茶壶注满水,趁机插了一句嘴。

    其他人议论道:“呵,要说起来,凉州这些豪门大族,就属这两家最抠门,对待佃户也最刻薄。荒年也不少收租子,还逼着那些欠债的佃户用自家儿子闺女抵债。”

    “他们家不积德,早晚遭报应。”不知谁说了这么一句,周围的人纷纷附和“就是”“没错”……

    ps:

    求分红求推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