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利益 (第2/3页)
为钱庄最怕造假。因此只接受自家钱庄的银票,银票上会写明是什么时间哪个分号开出的银票,上面盖有钱庄大印还有掌柜私印,另外有存根留在钱庄。若是客人到异地兑现银,并不是随时可以兑的,需要等这边的分号联系原本存入的分号,把存根要来,才可以兑换,非常不方便,因此一般银票只在当地使用。
而仔细看廖文恺的银票,却都是从太原的晋荣钱庄过来的,太原的晋荣钱庄是总号。
会这样做的,只有太原王氏的商团。他们因为要做生意,所以需要很多资金周转,而又不能随便从各地的分号直接调用资金,但是带着这么大笔的钱款四处跑实在太危险了。因此他们一般会用总号的银票到各地分号兑取银子。因为都是自家生意,商团管事也是王氏的仆役,因此也不怕他们造假骗钱,只消每隔一段时间对账便是。而他们用的银票上,都有特殊额编号,自家钱庄的伙计一看便知。
而廖文恺竟然有这样的银票,可见于太原那边关系匪浅。
之后,慕容羽又抓了几个冀学、北学的士子,他们在慕容羽的“提醒”下,很快想起了廖文恺让他们讨论子以其指的细节。
这几件事情联系起来,再去看那几封语焉不详的信件,必然是跟太原那边交通的证据,上面讨论的经学内容,正是前一阵子商讨立太子时候士林中议论的话题——子以其指。“真相”呼之欲出,某个人利用廖文恺扰乱长安,意图从中牟利。
这些证据被慕容羽带回了长安。
这件事就像一块扔进水里的石头,很快消失了踪迹,皇帝并没有对李湛再有动作,也没有对吴王动手。
然而涵因知道这块石头引起的波澜远远没有结束。
因为督理司的介入,冀学和北学的争执也都偃旗息鼓,这些之前还快要打起来的士子们,此时绝口不提廖文恺的事情。那几个被慕容羽抓进牢里后来又放出来的人,更是躲在家里,根本不肯出门。
李湛一直对这件事情心中隐忧,他对涵因说道:“皇上一直在猜疑我,这件事若是坐实了罪名,恐怕全家难保。”
涵因笑道:“现在咱们的儿女都在宫中,令绮也封了才人,而泰王在朝臣之中几乎没有人望。皇上应该不会对你有太多的疑心。何况你在凉州整治大族,颇有成效。”
“呵,也是,皇上根本就没对我放心过,何况。还想让我把凉州压服呢,怎么可能现在就对我动手,若是要动手,不用猜疑我用那副图搅事,随便用什么理由都可以,毕竟我在朝中可不像那几位,那么树大根深。”李湛笑道。
聪明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更相信自己的头脑,因此他们就会跳进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里,他们一旦相信某一个结论。就会主动的寻找证据去支持这个结论,之后就会越来越相信,而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根本就不重要了。
李湛在皇帝眼里只是一把刀,而那些世家大族才是他的对手,他怎么可能相信对手告诉他刀会伤到他自己的话,而主动把刀扔掉呢。
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年反反复复的折腾。打压那些朝臣的实力,就为了让自己乾纲独断,而现在对他的权利最大的威胁就是这几个已经成年的儿子,自古以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