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严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严查 (第2/3页)

生意的,不是佃户就是仆役,最多有一人族人盯着,这些人都不收钱,别管带多大的车队,运送多贵重的货品,因此这些过关税、城门税大多落在一般贫苦百姓身上。

    世宗皇帝觉得地方上各自为政,阻碍商贸,不利于天下货物流通,因此才取消了。当时还在朝中引起好大争论,很多官员认为这会造成百姓四处流窜,不利于地方的安稳。不过,另外一些人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对此很是支持。总之,这件事于是就这样定了下来。

    而李湛的过关税则是按货物收钱,带的东西越多,交的钱也越多。那些世家大族自然是吃亏,他们屡次暗中活动,想在朝堂上把李湛弹劾下去。无奈皇帝力挺李湛,他们也毫无办法。只能在报备货品上做些手脚。

    所谓上有政策,下游对策,要收过路税的是李湛,而下面实际做事的人都是胥吏,李湛不可能事必躬亲,这些人惯弄手段,都是欺上瞒下的好手,李湛盯着的时候,他们也查的严些,李湛没空理这些事的时候,他们就大肆收受贿赂,将那些货品私放过去。

    李湛是清楚这些情况的,他却没有死盯着不放,一是他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处,二是也不好把那些世家逼的太紧。只要收上来的钱差不多可以让他支持西北大军的军费也就罢了。

    跟竹心先生商议之后,李湛便开始严查走私,并且开始搜检过往商旅,名头是查边关奸细。

    之前的时候,所有入关的货品从关外运到长安,途径凉州,都要交钱。至于这些货品是不是走私货,李湛也一概不管。而现在,李湛的态度忽然变了,所有过凉州的西域货物必须有在各关卡入关时报备的凭条。这些凭条都是按照各家在户部所卖货物的数量和种类配发的,没有的都是走私货。本来这块都是边关管理的,各商团都会买通边关守将走私货品,甚至有些大将还会坐分一部分货品的利润。

    现在李湛开始严查这些走私货,所有查出来与凭条不符的,一概没收充公。他分管此事的吏员们一看,上官发了这个命令,都高兴死了,这就是又给了他们一条发财的门路,趁机又可以索一大笔钱。

    在新令刚出来的头几天,自然是查得最严的时候,这些胥吏也知道,只有先狠狠的切上那些商贾一刀,他们才肯吐出血来,自然办事特别用心,不少家的走私货都被查了出来。州府的仓库里头堆满了没收的西域奇珍。

    那些商人们自然是叫苦不迭。从西域诸国运到阳关、玉门关外,因为路途遥远,货品大多被跑这条线路的几家商队垄断,因此售价已经抬到成本的数倍,如果有人从这里进货,本身成本已经非常高昂了,从西域运货进大隋,玉门关、阳关的关税高达货品总价值的一半,这还仅仅是最外面的一道关卡,从西北到长安中间还有两道关卡。每过一道,就要收这么多的钱,之后运到各地市集。还要再交商业税。七七八八算下来,中间的利润要上交八成,当然即便是两成的利润也是很可观的。

    那些世家跟西域往来数百年,早就打通了沿途各地方小国的关卡,再逃掉大隋的关税。从产地一路运到长安,成本减到最低,加上出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