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元宵佳节(二) (第2/3页)
题。
司马嶷率先作诗。(以下诗皆为借古人名诗,非原创)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唐:卢照邻)
后原君宇作诗:
《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唐寅)
……
……
……
陆陆续续有人开始作诗。
最终只剩王彦一人未曾开口。
“请问公子为何还不作诗?可是想弃权?”管家好心问王彦道。
大家都做得很好,自己要是没有压轴的诗,这还真说不过去,可是一时间王彦想不出来能够惊艳的诗作。
要不借鉴一下初中所学的辛弃疾的诗词?
王彦一直在考虑要不要这般抄袭名家所作,一时间犹豫不决。
听到管家叫自己,他咬咬牙道: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
“好诗,好诗,好一个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简直是绝了。”台下有人叫好,激动说道。
在场的众人 无不对王彦刮目相看。
百里轩在下面看着神采奕奕的王彦,仿佛他第一次看到这般锋芒毕露的她,不由心神恍惚,这样的人他能一辈子锁在身边吗?百里轩心里隐隐有了答案,内心悲凉至极。
诗自然是好诗,否则也不会出现在初中的课本上了。
王彦看着大家的表情倒是在她意料之中,她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这首元宵诗句,古往今来写元宵诗句的,这首论第一无人敢说第二。
简直是脍炙人口好不好。
于是王彦毫无悬念地入围了。
一起入围的还有司马嶷、原君宇还有其他不认识的两人,模样看着好像也是书生。
最后一关,简直是王彦的强项。
《兰亭集序》只要是个读书人都会默写的,但要论写的好,确实要花费大功夫的。
司马嶷的字也写的不错,可是太过霸气失去了书法该有的本色。原君宇字如其人,其一首端正方正的字真是好看极了,但可惜匠气太重,灵气不足。
所幸王彦在练字这块在张府时下足了功夫,而且王羲之也是她最喜欢的书法之一。王彦的字笔走龙蛇,字体飘逸有几分王羲之的神韵,因此王彦几乎毫无悬念拿得了第一。
“恭喜王公子获得字帖。”管家吩咐下人拿出字帖亲自把字帖装好交到王彦的手里对着大家说。
“多谢。”王彦小心接过,道谢。
剩下的人拿着精致的香囊下台。
“恭喜子安贤弟获得字帖。”原君宇极有风度恭贺。
“多谢原兄。”王彦笑的说道。
“子安果然是深藏不露啊!”司马嶷意有所指道。
“只是走运而已,是慕容兄承让了。”王彦谦虚说道。
“那个谁,把字帖给我,一个下贱的书童怎么配拿这么贵重的东西?”一个尖锐的声音道。
大家循声望去,正是那慕容霏,大家不由眉头一皱,无不略带鄙夷的目光看向她。
女子脸一红,但仍狡辩道:“我说的本来就没错,这王右军的临摹之本还是由其子亲临摹的,多么贵重,怎可让一个下人收藏,简直是玷污了这字帖。”
王彦面露不悦,目光盯着司马嶷不说话。
这样的女子配司马嶷简直是可惜了。
“我百里家的书童凭本事得到的东西,本少爷没开口索要,慕容兄你这表妹真是好样的。”百里轩出口讽刺道。
“谏之,把慕容小姐送回府。”司马嶷面无表情,但脸上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