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决心参考 (第3/3页)
顺利参考不惜与有着杀母之仇的父亲低头,正式入了陆家的族谱。
“你和陆谏之又在那鬼鬼祟祟聊什么呢?”百里轩站在远处看着这两人亲密聊着天,最后还勾勾搭搭有些吃味道。
“关你何事?”王彦瞪了百里轩一眼。
他这人怎么说话的?
什么叫鬼鬼祟祟?
她和陆谏之光明正大地聊天,哪里鬼鬼祟祟啦?
“哼,不说就不说。”百里轩傲娇大步迈前。
他才不稀罕知道了。
真是个小孩子,王彦看着百里轩这副样子真觉得自己拒绝他真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要真的和这种没长大的小孩生活不得累死才怪。
现在自己最重要的事应对明年的秋闱。
有些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犹犹豫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永远干不好任何事。
王彦非常头疼这古代考试制度。
不过还好大晋的科考制度竟与明清科考制度相似。其总共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其中往往又分层次。
童试:明清最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通过县、府两次考试者,成为童生,表明已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
院试: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又分为“岁试”、“科试”两级。岁试是每年举行的童生“入学”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通称“秀才”。只要考取了生员,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生员犯法地方官须先报学官才能处理,不得像对一般百姓一样施用刑具)。
乡试:又称为大比、秋闱,每三年一次。乡试三场,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各州按人口多少录取名额在20-50人浮动。
会试: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礼闱。会试三场的内容于乡试一样,明清每科会试录取进士约二三百人。会试共考三场,每场三日,先一日领卷入场,后一日交卷出场。三场考试内容: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制五、诏、诰、章、表内科各一;第三场试经、史、策五。
殿试:在会试后一个月即三月十五日举行,于太极殿皇帝亲自拟定状元、榜眼、探花人选。殿试只考一场,只考策题一种,名殿试策。策问大多是考问当时政治,经济和治国安邦、巩固政权之策。考生要写文章回答策问故谓对策。
前三名列为一甲,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10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又30名,赐“同进士出身”。
三月二十五日,新进士和殿试官员在礼部享受御赐“恩荣宴”。
宴后陆续进入封官任用阶段。
一甲状元授官级别正7品;榜眼,探花授官级别从七品,二甲进士授正8品,三甲进士授从八品。(以上科举内容参考明清科举制度,略做修改)
这授官大晋是给的小气了些,状元才给了正7品,王彦对此有些哑然。
了解了规则,王彦想当初张少爷确实是有真本领的。
不过还好他们这些人是从直接进入会试,这相对来说简单点,否则这一路过关斩将都会把人累死。不过再简单也是要和全国所有举人竞争,这对于他们也是压力山大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彦的科考艰难只能自己一点点克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