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战前分析 (第2/3页)
。此事交由突厥可汗暗中查探,突厥最强盛之时对薛延陀部的地形也多少了解,所以对他而言是分内之事。
李道宗、李宽根据地形图不断的分析此次出征路线,朔州乃是关中地区,再向北则是河套平原及西突厥的北庭牙帐,在北上便是薛延陀部疆域。由于薛延陀部属于游牧民族,疆域虽大并非每个地方都有军队镇守,加之上次攻打突厥落败使得临近北庭牙帐疆域数个城均划分至北庭。
战败被迫退至漠北,而漠北指的是瀚海沙漠群,也就是今天蒙古高原,南边则是戈壁为界,亦是天然屏障。薛延陀主要活动区域,图勒河、鄂尔浑河、色楞格河流域以及贝加尔湖。
历史上多称呼漠北为大漠,又称极北,是贫瘠苦寒之地,每年冬季天气寒冷冻死冻伤者数不胜数。正是难以抵御的寒冷,迫使每逢冬季整个薛延陀会向南迁移,或是寻找肥沃之地度过寒冷的冬季。
通过地形图看出薛延陀部境内地形复杂,河流、山脉、戈壁、沼泽、沙漠等。
李道宗看过以后,眉头紧锁,薛延陀部就像是难啃的骨头,食不知味,弃之可惜。首先十余万大军挥师北上,又有薛万彻等人率领大军协助,可以说这十三万大军完全就是先锋部队,而他们主要任务是摸清楚路线以及逼迫薛延陀部退至漠北贫瘠地带。
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作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步都必须稳扎稳打,要不然前功尽弃。与此同时,薛延陀部大军占据先天地理优势,就算大唐军所向睥睨也不得不慎重。
打持久战最耗时耗力,也极其耗费物力,通过地形图分析得出此时不宜攻打漠北,主要是漫长的冬季依旧存在,李道宗身为主帅不得不慎重,李宽听着李道宗分析之言,深感钦佩,仅仅是从地形图就看出这么多,甚至还想到后面之事。
“功成名就的名将,真的没有一位是运气!”李宽感叹不已,沉声道:“大帅,此事依末将看反倒是幸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