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0 摩拳擦掌 (第2/3页)
经加入了欧洲阵营,走中路就更方便了。从地中海东岸一直到波斯湾都是通途,到处都是眼线,还不用为补给发愁。
可如果让我来指挥欧洲联军就不会走中路。有时候优势就是劣势,既然大家都看得到,遇到的阻力也会更多。
从奥斯曼帝国出兵向东,首先要面对波斯帝国。根据统计司和礼部提供的情报分析,欧洲使节几乎同时造访了伊斯坦布尔和伊斯法罕,但得到的结果却是相反的。
波斯的萨菲沙赫只答应恪守中立,坚决不同意让欧洲和奥斯曼军队进入波斯境内,借道都不成。
据说为此还传出了迁都的风声,萨菲沙赫为了防止伊斯法罕遭到突袭,打算把都城临时迁往东边,马什哈德与阿巴斯都在预选之列。
礼部也证实了波斯官员有过要求大明帝国派驻军队协助防御的打算,不过至今还没有收到正式邀请,暂且不予考虑在内。
但由此可见波斯帝国的态度很坚决,不希望被卷入战争,更不愿意受到威胁,并做好了抵御外敌入侵的准备。
而横穿波斯帝国的路径非常不好走,除了山脉阻隔还有大片荒漠戈壁,极度缺乏大量饮水,对后勤是个极大的考验。
即便欧洲联军通过了波斯帝国,或者波斯也像奥斯曼帝国一样加入了联军,那么再往东就是布哈拉汗国了。与波斯帝国相比这里的地形依旧很复杂,也还是那么干燥,很多地区根本没有人居住。
此时联军面临的敌人是神出鬼没,来去如风,又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游牧骑兵,在上千公里的行军途中如何保障后勤运输是个大问题。
如果帝国能在此时向布哈拉汗国提供一些帮助,欧洲联军能摸到西域的可能性会更低。要是再说服哈萨克汗国出兵协助,基本就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所以说从中路东征开头容易,却越走越难。反观北路,除了道路不好走之外几乎都是方便条件,前提是俄罗斯帝国加入了欧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