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 哥萨克与哈萨克5 (第2/3页)
资补充和休整。
尤其在进入中玉兹地区之后,沿途一个大部落遇不上、什么有用的物资也抢不到,再加上沿途大多数都是荒漠和戈壁,大群的动物本身就匮乏,光靠打猎是无法补充大军所需的。
而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说服中玉兹所属的各部牧人忍痛割爱,暂时放弃传统牧场和聚居地向东迁徙。
这事儿说着挺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即便是杨吉尔汗和艾斯木汗全力配合,仍旧难以让至少十几万牧民指使如臂。
做为陆军参谋长,丁顺这时候就展现出能力、魄力和眼光了。他首先找准了难点所在,不是牧民们不愿意配合,而是有切实难处。
牧区生活虽然没有固定的村庄,却也不是随便找个平地就能扎营。气候、草场、水源之类的自然条件都要合适,否则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光是人难受点还可以凑合,但畜群不成,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马上掉膘、少繁殖。牧人放牧和农民种庄稼是一个道理,减产就意味着受穷、受冻,甚至危及全家人的生命。
大明军队肯定没本事给牧民们提供另一片合适生活的牧区,但却可以保障他们在迁徙期内的吃喝。
西域战区为了备战,在哈密、于阗、喀什噶尔、别失八里、德鲁日巴、塔城等地都建立了大型仓库,储备了很多作战物资,其中少一半都是食物。
然而这些加工过的食物都是有保质期的,到期不吃就得扔掉,非常浪费。现在只需拿出一少部分,再从西域各城抽调一部分粮草,就足够这十几万哈萨克牧民短期生活所需了。
另外丁顺还代表大明陆军私下里答应了艾斯木汗一个条件,待明军向西反攻时中玉兹的牧人可以尾随其后,分配沿途不属于本族的畜群。
说白了就是随军抢劫,把由于躲避战乱而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听上去也不是完全不合理。至于说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