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 各怀心思2 (第3/3页)
?还真不是伯恩哈德有意添乱,而是谁来了也没法让这三家互相信任。
克里米亚汗国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热衷于对异教徒进行圣战,有事没有就向北骚扰一圈,到处抓捕波兰人和俄罗斯人回来当奴隶卖。
波兰、俄罗斯、哥萨克都对克里米亚汗国恨之入骨,能一起参加东征,已经是欧洲各国施展外交手段软硬兼施的最大能力了,反正也合不拢,索性就谁也别指挥谁了吧。
所以说北方战区总共有三路兵马,数量最多的是俄罗斯和顿河哥萨克;战斗力最强的是波立联邦和扎波罗热哥萨克;行踪最飘忽,至今为止谁也不清楚跑到哪儿去了的是克里米亚汗国。
卡托什金就是顿河哥萨克的团长,率领着5000骑兵为俄罗斯正规军当前锋,同时还要保护左右两翼,一路上风餐露宿没少受罪。
然而赶到突厥斯坦城了,也从沿途俘获的哈萨克牧人口中得知大明军队主力就在这里驻守,却不敢再向东深入了。
一是布图尔林元帅有言在先,顿河哥萨克只管探路、警戒两翼、搜集粮草,不许贸然对大明军队下手,有什么问题等俄罗斯正规军赶到之后再说!
二是哥萨克骑兵并不是万能,骑马冲杀比较拿手,劫掠骚扰特别在行,杀烧抢掠与生俱来,可攻城拔寨就不太利落。像突厥斯坦这样城墙比较高大的城市,轻骑兵还真没啥好办法。
“啪啪……巴拉biu巴拉biu……”然而让卡托什金完全没想到的是,不太擅长骑兵的大明军队居然趁着深夜以小股马队向哥萨克营地发起了突袭。
在阴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的草原上,除了能听见零星的枪响和阵阵马蹄声啥也看不到,饶是哥萨克也不敢随便出去迎战,全缩在营地里支棱起耳朵瞪大了眼珠被动防御。
“让大家收拾营地向后撤2里格。”(17世纪初,俄罗斯大量使用法国度量衡单位,1里格=3.25法里=4.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