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 战争赔偿 (第1/3页)
“其实要设立特区实施改革,在本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不如放在吕宋或者岘港。臣斗胆假设,即便出了纰漏也比本土各省好处理的多。”
这时候回京复命的袁崇焕也有点动心了,皇帝力主的改革应该不会有大纰漏,特区设在什么地方,那里的经济就有很大可能快速增长。
做为地方官,谁不希望自己任上成绩斐然啊,能争的必须争一争。而且他提出的理由也很独特,海外领地有大海相隔,上限虽然不一定有广东高,下限却肯定比直隶、陕西高得多。
“好好好,众爱卿先不要争,朕从没说过要设立特区。此次改革与当年不一样了,不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一到二。遇到的阻力肯定有,却不会太大,也就不需要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了。
但也不要为了快而快,重中之重是在设立规则阶段。朕先设个大致的时限以供参考,二年!各部在二年之内把相关规则设立仔细,尽量不要有遗漏。
待操作了半年之后,再根据当时的进度对时限进行调整,还是那句话,不求快只求稳。另外利用这段时间,各部也可以将风声散出去,让民间有点思想准备,调整好将来的预期,减小执行阶段的阻力。”
面对朝臣们还算积极的态度,洪涛直接就不讲理了。啥特区,也不看看现如今的皇帝和三十年前的皇帝有什么区别。那时候设立特区是为减少对朝臣的刺激,别把他们逼反了。现在根本用不着了,物是人非也!
但洪涛也没犯急于求成的毛病,在全国全行业推行分级制确实是个浩大的工程。所以前期的底子必须打好,争取在政策设计阶段就把大多数弊端想到并找出解决办法,别再去执行阶段摸着石头过河了。
“启禀陛下,此次因军械案引发的民间骚乱又该如何处置?”既然皇帝态度明确,还给出了大致策略,群臣们也就不再争论了,又开始交头接耳探讨着该如何筹划。
大理寺虽然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