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42、再不立后(1) (第2/3页)
点头,“玛法放心。”
和珅垂首想想,“玛法留京,还望玛法看顾妻小。叫她们依旧别断了递牌子进宫,给惇妃娘娘请安。”
英廉一笑点头,“我自记着,你放心去吧。”
皇帝此去盛京,除恭谒祖陵之外,亦安排下了后来盛京老皇宫改建的几件大工程。
首先是盛京天坛、地坛的重修,为此将盛京太庙挪址。
其次,便是那座后人不知所以的戏台了。
九月回銮,九月初九日,正逢婉兮冥寿之日。在经过锦县之时,只听御道前方传来嘈杂大乱之声。
皇帝蹙眉,问随扈在一旁的和珅,“怎么了?”
和珅忙一带马,亲自奔驰上前去查看。旋即归来,手中擎着一道奏本。
“回皇上,前方有生员,跪于御道旁,投御状。”
颙琰也随扈在畔,看见和珅如此,不由得眯了眯眼。
天子就是天子,外出巡幸,御道周遭都有护军和侍卫早早清道,又用黄幔遮挡,如何还容得发生有什么生员跪于御道旁又哭又闹投御状之事?
这事既然发生,自是有人清道不净,理应治罪。
再者,和珅身为步军统领,上前将此事按下,再后徐询问才是,如何敢直接就接了那生员的奏本,直接送到御前来了?
“是什么呀?”皇帝接过来一看,便是长眉倏然紧皱。
所谓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乃是明清两代,通过了各省学政所主持的“院试”的童生。
当了秀才,就是有了功名,算是可以进入士大夫阶层;有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所以这金从善便自以为有了议论国事,乃至这天子家事的资格去。
金从善条陈之中,共有四件事:
第一便是“立储”;第二则是“立后”。
第三为“纳谏”,第四为“施德”。
皇帝当晚回到行宫,大怒,亲下长长谕旨,逐条批驳。
首议立储之事,皇帝先提到了康熙爷当年未尝不立太子,只是废太子允礽二立二废,实在不能上承社稷,康熙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