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章 浅浅露一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7章 浅浅露一手 (第3/3页)

    “哈哈,这你就不懂了吧。”

    贾敏树笑眯眯的说道:“你不在港台,不知道那边的竞争有多激烈,辛小琪86年就签约田园唱片出道。”

    “后来又去了福茂,但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这一次,你给她写的那首《遗憾的心》,一曲成名。”

    “老李给她写的那首《领悟》也火了,最近这段时间,她在港台红透半天边。”

    “所以,这礼物,你就安安心心的收着吧。”

    “对了,你给任闲齐写的那首《心太软》,下个月也要发了。”

    “哦。”

    李杰没把这个当回事,《心太软》是他偷懒,直接把96年的词曲掏了过来,不过,编曲他重新编了,稍微花了点心思。

    相比于心太软,《遗憾的心》是纯原创的一首歌,花的心思更多一点。

    火,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眼下华语乐坛就流行这些情情爱爱的芭乐情歌,不止现在流行,二十年后还是那么流行。

    “乐器呢,到了没?”

    “快了,月底之前一定到。”

    不一会儿,录音棚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位乐手,眼看都开始录制,李杰也没提起到底去不去香江,贾敏树已经明白了。

    有时候,不回答也是一种回答。

    也罢。

    老贾没把这件事当回事。

    毕竟,他和辛小琪关系一般,提一嘴只是顺口。

    三天后。

    乐器没有到,辛小琪寄的快递先到了。

    整整几大箱子。

    尿不湿买了一大堆,还有一些小孩子穿的衣服、玩具。

    回到家里,看见满地的东西,李杰还没开口,毛毛先说了。

    “卡子,这是邮政下午送来的,是从宝岛那边寄来的东西。”

    毛毛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意外。

    “你这买的也太多了。”

    “不是买的,别人送的。”

    “啊?送的?”

    “嗯,我之前给一个歌手写了首歌,她唱火了,然后她带话说买了点东西过来。”

    “我算了下,这些东西怕是小两万。”

    这些婴儿用品跟家里用的差不多,毛毛知道价格。

    “这是不是太贵重了,回头咱们把钱给他。”

    “嗯,我回头看看。”

    说是给钱,李杰估摸着辛小琪不会收。

    旋即。

    两人把东西分门别类的收拾好,那些尿不湿被放到了储藏着,衣服放进了洗衣机。

    玩具什么的,暂时也放着。

    孩子太小,刚刚学会爬,很多玩具都用不到。

    不过。

    辛小琪送的东西确实送到了李杰的心坎里,回头有空再给她写一两首歌。

    写歌也是有版税的。

    虽然没有自己发专辑多,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李杰写的都是精品。

    爆款歌曲的版税远比普通歌曲要高。

    有个几十首歌打底,什么都不干,仅凭版税收入就能吃一辈子。

    是的。

    吃一辈子。

    歌手开演唱会、商演唱歌,也需要支付版税。

    商演的话,行情差一点,一场几百、上千不等,演唱会的收入要高一点,它是按照门票收入*5%/X计算。

    一场一万人,平均票价200块的演唱会,如果歌手唱25首歌,一首歌的著作权费用是4000块。

    唱一次,付一次。

    在版税这一块,港台那边比较规范,该付的钱,不会打折扣,毕竟,这些东西都是要报税的。

    哪怕李杰不监督,也会有人帮他查。

    再者说。

    正规的大型唱片公司,不会在这种事上搞鬼,不存在唱了歌不付钱。

    真这么干,以后谁踏马给唱片公司写歌?

    一个不尊重创作者的唱片公司,行业协会会教他们做人。

    除了歌手本人唱,如果有什么节目采样,那也需要支付相应的版税收入。

    包括广播台播放歌曲也需要支付版税。

    播一次虽然只有几毛钱,但积少成多,收益也很可观,以《遗憾的心》为例,宝岛地区广播台一个月的公开表演权版税怎么也得有三四百。

    香江那边也差不多。

    如果再算上其他华语地区的电台,广播台渠道一个月版税毛估估有个大几百,上千块。

    所以。

    写歌其实是一门不错的生意,既不用自己抛头露面,又能赚钱,同时,也不会违背‘任务要求’。

    反正在任务完成之前,李杰不会发摇滚之外的专辑。

    挣钱就靠流行歌曲的版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