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七十五章 (第3/3页)
密呢?举例来说,在地下12米左右,这是除人类外的其他动物能够挖掘的最深位置,隐藏着诸多未知的生物世界。再深入至地下35米左右,着名的秦始皇陵墓静待发现,而地下150米左右,则藏着乌克兰的地下兵工厂,彰显着人类工业的深不可测。同样深度下,瑞典的拉萨银矿酒店也令人瞩目。
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地下700多米处,遍布着众多矿洞,其中就包括中国的中微子实验室,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而地下2000多米,则是格鲁吉亚的库鲁伯亚拉自然洞穴的深度,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再深入至地下2400多米,中国的暗物质探测实验室正努力探寻着宇宙中的神秘物质。当然,地下深处还蕴藏着许多宝贵的矿产资源。例如,地下3900多米处,南非的金矿闪耀着诱人的光芒。而地下2800多米的地方,液态金属和矿物质组成的岩浆在滚滚流淌,正是这些金属海洋的旋转,赋予了地球磁场和方向。而且,正是由于地壳的保护,我们得以幸免于大部分来自太阳的辐射。然而,当我们深入至地下4800多米时,那里的压力变得极为巨大,即便是那些长期生活在深海高压环境中的生物也难以在此生存。
对于地球深层的探索,我们目前仍面临诸多未知。尽管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关于地核的假说,但尚无直接证据来揭示地核的真实面貌。有人说地球中心温度极高,任何物质都会被融化,因此地核应为液态矿物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地球中心富含铁元素,且地幔中的铁元素持续向地核迁移,使其成为固态。甚至还有假说认为地核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构成,或者地球中心是水晶体。
地球能否被挖穿?
先说结论: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挖穿地球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深入地下发掘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五大难以克服的挑战:
首先是源源不断的渗水问题。地球深处潜藏着丰富的水源,挖掘时地下水会不断涌入矿洞,这不仅影响了挖掘进度,更可能引发矿洞的坍塌,因此这是人类在深洞发掘过程中需要首先应对的难题。
随时爆炸的气体,地下深处成分错综复杂,可能蕴藏着数亿年的煤炭、石油或天然气等易燃易爆物质。因此,深入地下发掘时,必须使用能够破碎岩石且不会引发高热或撞击风险的专用设备。
可以融化一切的超高温,地下熔浆的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且厚度达数千米。在钻探过程中,高温岩浆可能随时喷发,而目前人类制造的任何防高温设备都难以抵挡这种自然界的超高温度。
防不胜防的辐射,即便克服了上述难题,当地心深处时,还需防范放射性金属矿石带来的辐射伤害。地球的中心可能遍布这类矿石,对发掘者构成严重威胁。
难以忍受的高压,随着挖掘深度的增加,高压环境逐渐显现。钻孔在高压作用下可能发生变形,因此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孔洞的稳定性。这包括设计能承受400多倍压力的孔洞、制造抗高压设备或采取其他抵消高压的措施。
若能克服重重挑战,我们是否有望在地球上钻出一个孔洞,进而修建一条穿越地球的隧道?目前,乘坐飞机从地球一端飞至另一端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倘若真的存在地心隧道,那是否意味着我们能在短短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从地球的一侧直接穿越至另一侧?遗憾的是,答案并非如此。
除了需要应对钻孔的艰难险阻,我们还需要构建制冷设备以及能够承受极端环境的隧道。更为关键的是,接近地心处的温度极高且压力巨大,人类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下,恐怕难以抵达地心的核心区域便已遭受致命威胁。
但即便如此,各国对于地底的探索依然没有停止。
没办法……在航空技术没能取得突破之前,往地底挖才是获取资源的最佳方式。
现在一座包含地底稀有金属元素的巨大雕塑出现在了太平洋中央,可把各国给馋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