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1章 年轻人嘛,胆子要大一点 (第3/3页)
体素质的不断成长以及技术的变化带来的效果。
换成以前。
不仅仅是技术的细节不够。
身体的能力。
也不够这么去玩。
还是那句话。
再好的细节都需要身体来带动。
没有身体这个载体。
你说什么都没用。
二沙岛最大的真理。
就是这个。
因此你可以看到在二沙岛出来的运动员。
没有一个体魄不会远超国内,乃至是全亚洲的选手。
做竞技体育。
你没有体魄。
你的体魄不够强悍。
还想要取个好名次。
简直是有些异想天开。
倒数第2步,是谢文君技术体系的核心控制点。
他将步长精准控制在1.68米,比第六步缩短0.07米,同时降低重心高度10cm,使身体进入“俯冲蓄势”状态。
脑海中还有孙海瓶告诉他的这段话:
这一操作基于运动轨迹修正原理:通过主动缩短步长,将身体重心后移12cm,为最后一步的起跨留出±5cm的误差容错空间。
此步蹬地时,他的支撑腿发力角度调整为与地面呈42°,使水平分力最大化。
踝关节背屈角度增至35°,激活跟腱的弹性势能。
同时,摆动腿提前启动“螺旋式前摆”——先向身体外侧划动20°。
再急速内收直指栏顶。
这种复合轨迹有效修正了他自己身体习惯因八步上栏可能产生的横向偏移。
使身体重心始终保持在跑道中线上。
这对比以往只是让他保持身体的中线。
但没有具体的办法和操作手册来看。
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这才是真正的告诉运动员应该怎么做。
而不是让运动员自己听起来都是一头雾水。
然后就已经来到了第1个栏附近。
来到了起跨点。
进入起跨瞬间,谢文君的技术精度达到顶峰。
他知道不管前面做的再好,关键还是起跨。
如果起跨做不好。
什么都白说。
到底这个项目还是叫做跨栏。
所以跨栏的成败。
才是重中之重。
谢文君集中精神。
他的起跨腿右腿以305°/秒的角速度蹬伸。
髋关节伸展至160°。
就让他获得2.08米的理想起跨距离。
不过这还只是开始想要完成这一次的八步改进上栏,后面也要做好。
这里采取的还是之前他采取的——“低平过栏”策略:
也就是摆动腿过栏时,小腿与栏架的垂直距离仅8cm,远小于常规为12-15cm,这种姿态大幅降低了空气阻力。
阻力系数从0.8降至0.72。
为实现低平过栏,他在空中通过躯干前倾45°与摆动腿下压动作的协同,将身体重心轨迹控制在距栏顶15cm的高度。
同时,起跨腿蹬伸后迅速折迭回收,在0.08秒内完成“蹬伸-折迭”动作,减少空中滞留时间。
在空中姿态控制方面,谢文君的躯干前倾角度保持在45°,头部与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目光注视前方栏架。
他的身体在空中形成一个紧凑且流畅的弧线,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阻力。
过栏。
当摆动腿越过栏架后,他立即启动“小腿回收”动作,在0.1秒内将小腿快速收回,为落地后的衔接跑做好准备。
这种高效的起跨和空中姿态控制技术,使他的过栏时间大幅缩短!
并且能够在过栏后迅速恢复速度!
也正是因为这一套完全不同的八步上栏。
他在这里过去后就已经冲到了前几。
过栏后,谢文君的落地衔接技术是保证速度延续的关键。
只见他的摆动腿在即将落地时,小腿主动前伸,以脚跟先着地的方式接触地面。
着地瞬间膝关节迅速弯曲至130°。
这是形成良好的缓冲。
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对身体的影响。
同时,他的起跨腿快速向前摆动,准备迈出下一栏间跑的第一步。
在落地后的第一步。
他的步长控制在1.9米。
这一步通过快速有力的蹬地动作完成。
蹬地时间仅为0.23秒。
在蹬地过程中。
他的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依次快速伸展,将落地时的垂直力迅速转化为水平向前的动力。
他的手臂在这一过程中也积极摆动,配合下肢动作,加快身体的前进步伐。
这是企图通过这种高效的落地衔接技术。
谢文君能够将过栏时的速度尽可能多地保留下来,并且迅速进入下一栏间跑的节奏。
别的不说。
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想过。
等他过去之后。
他已经落在了……
第二的位置上。
仅次于在前面跑的最好的。
美国蛮牛。
大卫.奥利弗。
看到这里的孙海瓶。
有些莫名兴奋的用交叉着手臂。
手指跳动。
微微清扣自己的臂膀。
对嘛,就是这样嘛。
年轻人。
就要胆子大一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