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72章 等待多时了,各自展示手段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72章 等待多时了,各自展示手段吧 (第2/3页)

  劳逸的起跑不错。

    反应时0.141秒。

    排在小组第二,仅次于鲍威尔的0.139秒。

    看他的动作,双手迅猛推离地面,肘部快速前送,带动上半身向前俯冲,后腿蹬地时髋、膝、踝三关节同步发力。

    爆发力通过刚性传导链直接注入赛道。

    红色身影如刀锋,瞬间冲出起跑线。

    前10米加速阶段,劳逸的步频快得惊人。因为身高不算突出,劳逸的优势就是步频和启动加速,你们看他的双腿,像小马达一样快速交替,每一步的蹬地都扎实有力,速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

    但鲍威尔果然名不虚传。

    起跑后瞬间占据领先位置,黑色身影一骑绝尘。

    而劳逸紧紧跟在身后,与鲍威尔的差距只有半个身位。

    辛比恩的起跑稍慢,暂时排在第三。

    高津圭则在第四位,亚洲德比的竞争已经开始了。

    起码这个曰本选手自己认为是这样。

    短跑比赛的前30米是启动加速阶段,谁能在这个阶段建立优势,后面的比赛就会更从容。

    劳逸现在的加速节奏非常好,上半身保持稳定的前倾角度,核心肌群紧绷,没有一丝多余的晃动,这能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损耗。

    他的摆臂动作也很有特点,双臂以肩为轴快速前后摆动,肘部始终贴近躯干,避免了横向晃动,每一次摆臂都精准带动腿部发力,这就是二沙岛科学训练的成果。

    进入30米到70米的途中跑阶段,赛道上的格局逐渐清晰。

    鲍威尔已经彻底拉开了一点距离,他的步幅实在太开阔了,1米88的身高让他每一步都能覆盖更大的距离,速度持续攀升,已经领先劳逸几个身位。

    但劳逸没有丝毫慌乱,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奏,没有被鲍威尔的速度带乱。

    仔细看劳逸的途中跑技术。

    上半身保持着流线型姿态,肩胛骨收紧下沉,避免了肩部耸动带来的风阻浪费,背部肌肉如紧绷的绸缎,将上肢力量与下肢发力完美串联。

    他的步频依旧保持在高位,虽然步幅受限于身高不如鲍威尔和辛比恩,但凭借前程“小步高频”的跑法,速度始终没有落下。

    每一次蹬地,劳逸的髋部都充分打开,大腿前摆时带着强劲的惯性,脚掌落地时从脚跟快速过渡到前脚掌,脚踝的跖屈动作如弹簧般迅捷,将落地冲击力转化为推进力。

    现在镜头给到辛比恩。

    这位南非小将开始发力了,他的步幅优势在途中跑阶段逐渐显现,正在快速追赶劳逸。

    两人的差距已经缩小到半个身位。

    而曰本选手高津圭也在稳步提升速度,他的途中跑节奏很稳,但步频明显不及劳逸,暂时排在第四位。

    劳逸现在面临着双重压力。

    前面是鲍威尔的强势领跑,后面是辛比恩的紧追不舍。

    但你们看他的表情,依旧非常专注,眼神死死锁定前方,没有丝毫动摇。

    这就是大赛经验的价值,30岁的劳逸知道什么时候该发力,什么时候该稳节奏。

    胸腔扩张与核心收缩完美协同,氧气高效输送到肌肉,这能让他在高强度的途中跑阶段避免过早出现体能透支。

    50米处的速度监测显示,劳逸紧紧咬住了鲍威尔,没有让差距进一步扩大。

    当然鲍威尔放水的概率也不小。

    不过预赛而已,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没有难度。

    要把预赛拼命跑去晋级决赛的事情,那是以前的亚洲运动员所想的事。

    现在咱们的亚洲顶尖运动员,起码要去想三枪的事情。

    而不是跑完两枪就行了。

    这个阶段,选手们的体能消耗开始加大,但……劳逸的动作依旧没有变形,摆臂的频率和幅度始终保持一致,腿部蹬地的力度也没有减弱。

    这足以说明他这两年在二沙岛的训练没有白费。

    从28一直训练到了30岁,这个日日夜夜,他可没有一天敢偷懒。

    尤其是说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之后,就越发的注重训练质量。

    所以说他现在还能保持好的状态,和自己的日夜苦练不无关系。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最后30米!

    冲刺阶段来了!

    劳逸没有被拉开,辛比恩已经追了上来,三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高津圭也在奋力冲刺,但差距已经被拉开,暂时无法对前三构成威胁。

    不过到了后程,劳逸本来就是进入了自己的优势区。

    你可以说,鲍威尔这些人依靠自己的硬实力强过好几个档次,因为是巨头级,所以降级下来和劳逸比拼,可能后程还有优势。

    但是其余实力差距没有超过自己的人。

    想要和他比拼后者。

    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劳逸现在开始发力。

    只见他的身体再次前倾,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阻力,双臂的摆动幅度明显加大,每一次前摆都像是要突破空气的阻隔,后摆时则狠狠发力,带动全身的力量传递到腿部。

    看他的髋部,主动前送与转动,带动大腿前摆幅度自然加大,这种“髋主导”的发力模式,让他在保持步频的同时,步长也得到了延伸,速度再次提升。

    辛比恩不甘心落后,这位年轻小将拼尽了全力,脸部因用力而微微扭曲,颈部青筋凸起,步幅已经开到了最大。

    他的速度提升得非常快,与劳逸的差距缩小到了仅仅一个脚掌的距离。

    绿色身影紧追红色身影,赛道上的竞争已经到了毫厘之间。

    不过这只是辛比恩的幻觉。

    原因没有别的,虽然今年新比恩已经打开了10秒。

    也是一名破十选手。

    但是他现在最好成绩也就是9秒97而已。

    再加上他要比劳逸年轻个七八岁。

    经验明显不如劳逸丰富。

    就在他以为自己要赶上去的时候。

    劳逸突然在后面把速度开始“提升”。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劳逸在这里突然把速度加起来的感觉。

    让辛比恩想要超越的想法,直接变成了泡影。

    劳逸的体能储备太惊人。

    30岁的年纪,在最后30米的极限阶段,依旧能保持如此强劲的爆发力。

    这得益于他在二沙岛的专项训练,教练团队为他设计了大量的间歇跑和冲刺耐力训练,让他的肌肉耐乳酸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再借助苏神提供的各种黑科技装备。

    来恢复身体,让自己可以承受更高强度和更大周期的训练。

    然后他的训练质量又是仅次于苏神的存在。

    再加上这么多年苏神给他打好的基础。

    科学、天赋、努力,没有缺一样的情况下,劳逸才可以在30岁的年纪还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这也是之前的国内运动员不具备的。要不然就是你有天赋,缺了科学和努力。

    要不然就是你有天赋又努力。

    但是少了科学的方式,你还是很快到达瓶颈。

    而且没有科学的治疗和恢复手段。

    身体进入一个新的强度之后恢复不过来,那么日积月累就只有受伤这条路。

    可你看看现在。

    现在他的动作依旧没有变形。

    膝盖抬升高度稳定。

    落地缓冲流畅。

    每一步都踩得铿锵有力。

    没有丝毫拖沓。

    辛比恩这辈子和国内选手的比赛比较少。

    在他身边接触过的亚洲人几乎都是,没有100米的竞争力。

    导致他赛前其实很想要看一看,作为亚洲之光的中国队。

    到底百米有什么水平?

    当然现在他看到了。

    劳逸现在的水平稍微认真一些。

    可以把刚刚打开10秒的辛比恩。

    压的死死的。

    不管你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