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五章 又见沈阳故宫(求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五章 又见沈阳故宫(求订) (第2/3页)

皇帝都在努力推崇自己的文化。

    但这些八旗子弟身后所守护的地方,虽是由奴酋亲自督建造的,却仍是一座充满着汉族传统风格的雄伟建筑。

    “显然,奴酋穷极一生,机关算尽,却于潜意识之中,终究无法摆脱汉家文化对他的浸润,或者说,无法挣脱那段于汉家武将家中为奴的可耻经历。”

    黄重真再次想道,与上次的匆匆一瞥不同,这次倒是有闲暇好好欣赏这座22世纪的历史文化遗产了。

    由远及近,只见八角重檐攒的屋尖,殿顶满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

    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龙盘柱、相轮宝珠、梵文天花,相映成趣。

    唯独具有八旗气质的,或许便是那八大力士了吧。

    一行少年堪堪踏步至宫门之前,厚重朱漆大门便恰好“轰隆”一声打开了,前方视力可及处的大政殿前,一道声音正自传来:“宣明国来使入殿觐见。”

    “不是上次的那个公公。”黄重真听之,原本略有些忐忑的心情,立刻大定。

    于是,宫门口的八旗守卫,也都齐声嘶吼,声音低沉有力,像是要在气势上压倒这行军容整齐的明国使节。

    这座尚未扩建的宫殿,从奴酋决定迁都沈阳时才开始建造,但无论规模还是历史的厚重感,都无法与大明的紫禁城相比。

    正如黄重真所说:“两扇门,一个殿,十个亭。”

    不过,祖大乐等人都未曾见过皇宫长啥样儿。

    没有对比,也就没有伤害,再加上守卫的确森严,便格外觉得雄伟壮观。

    女真人的下马威也确实下得很足,尤其是殿内隐隐传来的隆隆战鼓之声,饶是早有心理准备,但临进传说中的龙潭虎穴,心中便难免有些惴惴不安。

    “你好呀,又见面了,沈阳故宫。”

    黄重真是从钢铁森林般的22世纪穿越而来的,自然没有一点儿的心理负担,只是轻笑着与之打了个招呼,便蓦然提气,大声喝道:“全体都有!齐步走!”

    一行少年一个激灵,胸腹间誓死的浩然正气再次被激发,便在祖大乐的带领之下,毫无惧色地进入了高大深邃的宫门。

    并且穿过了林立两旁的十王亭,在大政殿前的阶梯之前,停住了脚步。

    阶梯很短,也就三十来阶吧。

    每隔三阶,便左右都站着一名全幅武装的八旗子弟。

    腰挎战刀,一手握着枪杆,一手握旗杆。

    代表着八旗部落的八种颜色的锦缎旌旗,随风飞扬,猎猎作响,好不威武。

    但即便如此,仍无法掩饰阶梯过短,故宫过窄,前方的大政殿,也过于狭小的事实。

    吴三桂因为家世颇丰,小的时候曾随父亲取过经常,因此是一众少年中,唯一有机会远远瞥见过大明皇宫的。

    不过他就是个二愣子,眼看着传说中的龙潭虎穴竟不过尔尔,便张大嘴巴怔怔地说道:“原来奴酋的故宫,居然才这么点大。”

    好在黄重真提前预料到了这一点,便跟祖大寿说让他站在队伍的中间,再加上他的声音并不响亮,又有秋风瑟瑟,便没有被别人听到的。

    唯独祖大寿撇过头来,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左右的周吉与袁七,也都狠狠地捅了他一下。

    大政殿前方的狭窄平台上,正立着一名锦衣绸缎的少年。

    他一手端在身前,另一手通过锃光瓦亮的前额,随意地伸向脑后,正潇洒地玩弄着他那漂亮的金钱鼠尾辫,脸上现着贵族的标志性浅笑。

    不过,当他看到明国使团踩着整齐的步伐由远而近。

    虽然只穿着简单的麻布军装,腰间也只是随便地挎着一柄夹缝单刀,便连火铳都没有一支,强弩都没有一柄,却偏偏从骨子里透着一股自信与洒脱来。

    锦衣少年便轻咦一声,俊朗的面上先是好奇,旋即就逐渐变得凝重,最后竟然陷入了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