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六章 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辛酸奋斗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六章 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辛酸奋斗史 (第2/3页)

多年来,无论是南边的无尽蛮荒,北方的广袤草原,还是东北的雪域森林,西北的漫天风沙,都曾为之深深震慑。

    日月生辉,唯我大明——这话一点儿吹嘘的成分都没有,这个得国无出其右的纯汉人王朝,确实很让人骄傲。

    然而行至今时,随着越来越大的士族阶层,越来越自肥,百姓无可避免地便越来越瘦骨嶙峋,所谓万国来朝的王朝气象,便也无可挽回地逐渐衰微了。

    盛唐有个太宗说过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到百姓再也不堪重负的时候,国运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遗憾的是,这些从古至今传下来的道理,甚至便连普通百姓都能看透的地方,今时今日的当官当权者,却都保持着一致的态度——视而不见。

    为富该不仁的依然不仁,为官该贪腐的仍旧贪腐,如果像太祖爷爷那会儿那样剥皮实草,多少还能震慑一批,改善一批。

    可惜当今皇帝做木工倒是一把好手,这样的魄力却无论如何都不会拥有的。

    一路行来,那三个叫作大狗二牛三胖的小小少年,见惯了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关宁少年所使用的手段,以及展现出来的智计,倒是学到了不少,也想了很多。

    虽然,他们仍像卑微的佃农一样被呼来喝去,但是那现学现卖的游侠儿模样,却令那些跟着他们受苦的半大孩子们,更加信服了。

    这令重黄真觉得很是稀奇,便默默地仔细观察。

    很快便发觉这些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人生信条的未成年热,却已担着成年责任的孩子们,其实都不是坏人。

    他们聚在一起扮作劫匪学人截道,无非是想给自己,以及带着自己逃荒求生却再也走不动了的老人,或者嗷嗷待哺弟妹,努力而又不甘地搏出一条活路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流传华夏千古的话,道尽了多少穷人的辛酸自嘲,又道尽了多少底层百姓的奋斗历程呀。”黄重真悯其孝义,便在打磨之余谆谆教导。

    有时兴致上来了,还会给他们讲讲水泊梁山的故事,以及断文识字的技能,还有擒拿厮杀的技巧。

    尤其是太极,对于这些还有许多成长空间的小年轻大男孩们,是很有好处的。

    吴三桂对此持质疑态度,认为会被有心人猜出身份。

    黄重真却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我挺喜欢我族尚武之风盛行的。况且太极乃是国粹,是国粹就该发扬光大,若是敝帚自珍,便迟早会失传。《水浒传》连建奴都好多人看过了,没道理本国百姓却无缘得见。”

    “好吧,谁叫你是我大哥呢。”吴三桂点点头,便不再置喙。

    吴三桂看得出来,虽只短短半月,但这些孩子对于自己等人,尤其是那个处事果决,手段狠辣,却隐含善良的少年,已产生了敬仰之情,乃至于十分依赖。

    然而带着他们去登莱见袁可立,甚至是将他们带回辽东,显然都不合时宜。

    届时一顶蛊惑乡民聚众作乱的帽子扣下来,便是袁大帅都要吃不完兜着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