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九章 【北地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九章 【北地郡】 (第1/3页)

    上郡,肤施县。

    接到了长公子嬴扶苏密信的上将军蒙恬,立刻陷入了沉思。

    “太原郡……嗯……长公子所言,倒是也有道理。可!”

    沉思良久,蒙恬提起自己的铜管毛笔,在绢帛上写下了几封长长的信。

    其实在蒙恬之前,华夏就已经有了毛笔这种东西。

    而且已经应用极为广泛。

    但那个时候的毛笔,和现在的样子有些区别。

    名字,也并不叫做‘笔’。

    那个时候的毛笔,大多是将兔毛围绕在一根笔杆的尖端外侧,然后用丝线固定。

    毛的数量特别少不说,还不吸墨汁。

    写不了一两个字,就得重新蘸墨水。

    蒙恬北征期间,改进了毛笔的制作工艺。

    将大把的兔毛,装进铜管或者掏空的竹管中。

    又用含有碱性的水,处理兔毛、狼毛,让毛更加吸附墨汁。

    使得新制作出来的毛笔蘸一次墨汁,就可以在竹简或者绢帛上,书写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小篆文字。

    比起以前的效率,那是大大的提升。

    蒙恬提起铜管毛笔,便笔下不停。

    当天,三骑快马,便从肤施县飞驰而出。

    沿着秦直道,向北方而去。

    又有一名骑士,从肤施出来,沿着直道,向南而去。

    ·

    渭河以北的石门关外。

    长长的峡谷里,连声鸟叫都没有。

    显得宁静而萧杀。

    在峡谷外的山口,是一大片营帐和高大的土木壁垒。

    五万大军的营帐,从山口向前延伸了好几里。

    又直接将山口封堵住,不管是谁,想要进入山口和峡谷,亦或是想要进入石门关,都得从大军的营帐中间穿行过去。

    壁垒之上,则是一米多宽的步道,可以供两名步卒并排通行。

    每隔数十米,便站了一名岗哨。

    岗哨威武挺拔,全身崭新的盔甲,上面连划痕都没有。

    高大的土木壁垒北边的大门之外,甚至还构筑了一个小小的瓮城。

    瓮城正正卡在秦直道上,进出的人都要接受严格的盘查。

    不过石门关已经废弃多年,而秦直道上的商旅又并不多,其实没有多少人从这里进入内史郡。

    大营之内,又有步军士卒日夜操练。

    而在这五万卫戍军营帐的对面。

    五里之外,群山塬的另一处山口。

    则又是一大片整齐地营帐,和高大的土木壁垒。

    两片营帐距离并不远,这是一个并不符合打仗要求的距离。

    五里多的宽度,甚至都没法将两军的士卒全部摆下。

    更别提冲锋和变阵什么的了。

    两军的营帐又正正对峙着,隐隐有种剑拔弩张的样子。

    但偏偏,这两大片营帐在这里已经好多天。

    却从没发生过什么摩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