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新的变革】 (第2/3页)
地。
其他的地,扶苏还是留着明年种粟米。
不过现在,倒是可以种上一些短期的蔬菜和秋冬能播种的豆类。
给战马的精饲料中,就还是需要大量豆类的。
这样的安排,比较稳妥一些。
将冬麦播种完了之后,倒是不用嬴扶苏在操心什么。
四万多农垦军团,自然会将这些耕地治理好。
不过在非农忙的时候,这些农垦军团也是需要进行军事训练的。
播完种后,嬴扶苏本想美美地在军营里休息几天。
最近真是太累了。
就没停下来过。
可没等休息,上郡守冯职又找到了扶苏。
新法的第一阶段,已经在上郡推广了下去。
虽然其中也受到了一些小小的阻力,不过这新法终究是并没有触及到什么利益团体,所以克服小波折之后很快就推行了下去。
按照冯职的说法,近些天来,自己拒绝了不少乡绅豪强的拜会。
想必这些人是很关心新法情况的。
甚至是带着一种警惕的心理。
嬴扶苏当然知道,这些地方豪强,最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
对于他们来说,对什么新法旧法都不感冒。
维持现有的情况,是最稳妥的。
所以他们会本能地抵触任何新的变革。
而嬴扶苏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跟这些地方的豪强势力激化矛盾。
现在还不是时候。
秦国官府也拿不出来那么多的官吏,去推到下面的乡村进行治理。
于是,嬴扶苏向冯职提出了第二阶段的变革。
他准备开办学校。
让肤施县全县,以及大河以南那些前几年才从关中地区迁来的几万户老秦人之中。
所有未满十四周岁的孩子,都来学校读书学习。
先在这几个县尝试,效果好了,可以推广向全郡。
这条想法刚一提出来,冯职就脸色大变。
“长公子要让所有黔首学习读书写字?”冯职还有些不可置信,小心翼翼地问道。
嬴扶苏点了点头,心中想法对冯职倒是毫不隐瞒。
“秦国虽然设立了郡县制,但仍然摆脱不了王权不下乡的老传统。其根本,并不是那些豪强乡绅的势力有多么强大。而是国府、郡府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