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九章 【开设学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九章 【开设学堂】 (第2/3页)

的孩子来学习的。”

    “让黔首庶民得到利益,他们才会去拥戴一项政令。”

    顿了顿,嬴扶苏想到了什么,又说道:“对了!如果需要发放粟米,需要由县府派官吏,直接送到每家每户去。这些粟米,不得经由那些乡绅豪强过手!”

    冯职一怔,带着些许严肃的表情,点了点头:“长公子思虑周全,职深感佩服。”

    不过,冯职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长公子,开设学堂是否意味着,要提高工匠和商贾之人的地位?”

    商鞅变法之后,虽然没有明法约束。

    但还是将各行各业划归出来了高低贵贱。

    士人,也就是有学识的读书人,是地位最尊崇的。

    不管是儒家、法家还是纵横家等等诸子百家的士人,在各国的地位都总是要高人一等的。

    他们甚至在面对国君的时候,都敢于甩袖子罢工走人。

    就是因为他们是真真正正有管理才能的。

    接下来,则是农。

    因为农民直接生产粮食,所以也是商鞅变法最重视的群体。

    农民虽然过得穷苦,但是社会地位来说,并不算最低。

    比起工匠和贱商,还是要高的。

    工匠和贱商,则很多情况下,都是被人瞧不起的职业。

    赚钱再多,社会地位也并不高。

    这倒真不是什么社会偏见。

    只是因为先秦时期的生产力极其落后。

    种田的农民尚且温饱难以保证。

    那些工匠和商人,被国家视为不能生产粮食的人。

    社会地位便也不高了。

    不管任何时代,吃饱肚子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

    十个人被扔到荒岛上,地位最高的人,永远是能够给大家获得食物的人。

    只有人人都有饭吃的情况下,才会再重视其他的行业。

    嬴扶苏听了冯职的话,想了想这才说道:“目前来说,粮食问题仍然还是最严峻的问题。”

    这话说出来,其中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冯职点了点头,心领神会。

    是啊……粮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就去谈什么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那是不现实的。

    嬴扶苏又和冯职商议了一些关于开设学堂的细节,其中冯职也提出了不少提议。

    这条政令的推广范围并不算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