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 权臣是检验君王权威的唯一标准 (第2/3页)
将!封君、封地的事情,不如待我立下稍许功劳,再作商量吧。”
魏无忌年方十六,已是身长七尺七寸,他今日穿了一身红色深衣,更趁得面如冠玉,光彩照人。
——并非是魏王不重视这个嫡出的王子,而是魏无忌有志于建功立业,不愿白受封赏。
这样的解释,足以让大部分人满意。
“真是没想到,无忌公子竟是如此高风亮节,魏齐没有异议!”
众人亦纷纷附和。
稍许,太子魏圉又举起了笏板道:
“逢泽一带乃是公室禁苑,本不该出现盗匪。但日前孟尝君与无忌在逢泽南畔田猎,却被悍匪劫杀,此事不可不防。我记得先惠文王时,曾与逢泽以南造有行宫,如今尚未全然朽坏,不如加以修葺,亦可作为父王秋狩时的驻跸之地。”
逢泽是魏国发掘鸿沟时,将水流引入洼地形成的巨大人工湖。而魏圉所提到的“先惠文王”,乃是一度主导着魏国于战国早期争雄的魏惠王魏罃,他生活奢侈,在位期间曾大兴土木。
听到魏圉建议修葺逢泽南畔那座荒废的行宫,魏王似有意动,问道:
“修葺行宫的费用几多?”
“大约千金。”
一千金啊,魏王点了点头,表示这个费用完全可以接受,正要开口答允,不料台下孟尝君忽然道:
“且慢!一千金,已抵得上十户中产之家的资材,王上三思啊!”
嗯?魏无忌忍不住挑了挑眉毛,孟尝君这是个什么意思?
孟尝君作为当时盗匪打劫的直接受害人之一,按理说应该赞成修葺行宫的呀。
难道他是为了跟太子唱反调?
高座上的魏王见有人反对,心头顿时有了不喜,但见反对的人是孟尝君,这份不喜顿时又变成忌惮。
“那丞相的意思是?”
“文以为,用千金之资修葺一座行宫,已是耗费甚巨,不如用这些钱招徕列国游士,再择优选派,出任官职,换来的回报,又何止千金啊。”
招揽人才?
这倒也算是正事,但简单的“招徕游士,择优而录”这几个字,实在是太过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