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一章 再遇难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零一章 再遇难题 (第3/3页)

的结果却有些差强人意。

    现如今诸葛连弩的制法早已失传,况且现在的弓弩需要的箭矢都是铁制的,箭身不能像弓箭一样加装羽毛,从而导致无羽的铁箭在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而翻滚,达不到远射武器的作用。

    另外木制箭杆的制作要求精度高,以大宋的工业水平,人工制作难度太大。

    刘文昊随之点了点头,顺手拿起一支弩箭站在那里发了一会呆,也不知他在那里想着什么。

    不大一会的功夫,就见他对秦豹讲道:“秦都事,要不在那弩箭的箭杆上再增加一些重量呢?”

    “还要加重?”

    秦豹下意识的挠了挠头发,

    弩的原理就是通过撑弦来达到一定的射程,如果加重弩箭的重量,相应的距离也就近了许多,并且还要保持精准度,这就有些困难了。

    众所周知,弩的特点是又远又准,有时间从容瞄准,但上弦比较费力耗时。根据这些特点,弩通常被用于防御和伏击,射击的连续性则依靠几组射手轮番射击。

    可现在,刘文昊不仅想增加弩箭的“弹匣”,让这变成连弩,同时又要提高射程以及精准度,确实有些难办。

    大宋时期,很多工匠都徒有其名,大多顶着个手工艺人的名头,其实什么都不会。没办法,士农工商,工匠属于贱籍。

    还有,宋朝的国营手工业作坊对工匠实行军事化管理,一律住在营房。虽然名义上是雇佣关系,但基本丧失了人身自由。而且劳动强度大,待遇还特别差。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官员不只克扣工匠的工资,还经常假公济私,挑选工匠到自己家干私活。都去干私活了,公家的差怎么交呢?只能保量不保质,凑个数应付检查。

    所以工匠往往不堪其苦,从而厌倦工役,甚至还有逃跑的。

    不过王禀给刘文昊推荐的这些工匠确实都有些本事,况且连日相处下来,刘文昊对于每个工匠都非常好。使得众人怎能不卖命?

    和秦豹又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刘文昊并未在此多做停留,而是朝着太原的西郊走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