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6章 宜兰抗战舞台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6章 宜兰抗战舞台剧 (第2/3页)



    “把酒给我,我们去外面喝。”男子无奈地想要抢他手中的酒。

    趁着他们还没注意,郑暄妍也赶快离开。

    八成是糟老头开心过了,喝上头了。

    等出了院子,郑暄妍也深深松了一口气,然后开始往回去的方向而去。

    如今的街道上也比以往热闹许多。卖糖瓜糖饼,卖凉粉,卖豆腐脑,打糖锣,卖茶汤随处可见。

    浓烈的香味占满了整个街道,让人流连忘返。

    这与大清的市井生活没有多大差异。区别在于每个人都不一样,洋溢的笑容很真实,气氛也融洽。没有流氓官兵在街道上欺压百姓,更没有豪强贵族,辱骂殴打下人。

    在大清生活是压抑的,这里生活却是自由的,只要你肯干活,总有活下去的希望。

    她刚进入家门,就发现泰泰穿得光鲜亮丽出来,并拉上小西。

    “你们这是要去哪?”郑暄妍好奇地问道。

    “去看戏,快点收拾吧,一起去。晚点有个大戏班子,好像是叫‘宣传委’班房搞出来的戏子。会有很多人去看,迟了抢不到位置。”泰泰一脸兴奋地说道。

    而在旁边的小西,不断往嘴巴塞在雪片糕,感觉像是刚回来的样子。

    郑暄妍感觉这丫头,应该肥了十斤左右。但似乎也长高了不少,每次见到她不是吃就是在吃的路上,没有别的,前世应该是一个饿死鬼。

    “泰泰姐,令君呢?”郑暄妍又问了一句。

    “相公说,他去弄明日烈士事宜,很晚才回去,所以我们走吧!”泰泰直接就拉上她,出了门,进入热闹的街道。

    不时有几个熟人,赠予一些小食。

    小西不客气地拿了起来,完全像自己家的一样,还问了一句,“小姐要吃吗?”

    ~~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就是古人对集市,在城池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宜兰也不例外。

    宜兰噶玛兰石台,也就是后世被称为广场的这么一个地方。

    噶玛兰石台几乎用的都是白石,青石或砌石而建,花了三四年之久。几乎每个青黄不接之际,总有百姓来这里干点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