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绝望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三章绝望下 (第3/3页)

以请乡下铁匠随便打造一些脆得要命,被人一砍两段的生铁刀片子,但是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要质量更好的武器装备?

    三义行名下的强弓、镶嵌甲、长矛与刀剑都是制式品,方便大量武装,并且质量过硬。如果订购的足够多,甚至还能获得教官的短期培训,以及附赠一批保养用的油脂,替换用的箭头等等……

    这样做买卖的,别说河内的土豪没见过,就算是洛阳豪门也少有。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忍不住的怀疑,这是否是倒卖的军方物资。不过很快他们就确定了,绝对不是这样子。

    因为这些武装几乎是全新的……他们当然不会知道,如今的邯郸钢铁厂每年已经能出钢近千吨。熟铁五千吨——这样的产量在后世,当然什么都不算。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实打实的疯狂。

    优秀的钢铁的价值比铜更高,优秀的钢铁制品的价格,甚至比银制品还高。邯郸钢铁厂,在满足冀州军队的武装需求的同时,也在逐渐满足冀州农业,农具的生产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邯郸军工,只是稍微花费一些边角料,制作出的给郡国兵的残次品,就足够让河内的土包子们感到无比幸福了。

    也因为在河内郡,执行了与当地豪族合作的方阵,所以三义行,或者说刘玄德的势力在河内根植着。

    这种合作关系并没有因为刘玄德的离开,而宣告结束。反而因为三义行的生意,利益捆绑,所以变得更强烈了。

    如司马家这样的小世家,更是兴奋地觉得自己抱住了一条金大腿。

    在刘玄德离开河内之后,如今已经举孝廉,预备进入仕途的司马伯达,每个月都会写书信到洛阳,口口声声以刘玄德的故吏相称。甚至一度想要将自己的几个弟弟送到刘玄德门下做学生。

    刘玄德对此倒是略有意动,不过最终还是决定暂缓些许时间。

    并不是说他对于司马懿有歧视,而是说现在实在是没时间。

    在忙正经事的同时,教导他的两个半女弟子,已经够他忙的了。实在是没时间再教导一个司马仲达。

    而司马仲达,也不是孤儿,不能将他丢到冀州州学就不管。

    所以最终,刘备委婉的拒绝了司马朗的提议。不过没有把话说绝,而是说:“如今洛阳局势混乱。等洛阳局势平静下来,再将司马家的几个幼弟送来。

    他同时半开玩笑的对司马朗说,自己可能会在洛阳开办一所书院,而后开馆授徒什么的。

    当然了,这话司马朗是当笑话听的。

    开玩笑,洛阳有多少名流大儒。太学之中又有多少博士儒者。刘玄德一个小字辈。别说他走的武将路子。就算他是纯儒,继承了卢植的衣钵。他这年纪也办不到开馆收徒的啊。

    当然的当然,司马朗完全不知道,刘玄德说的开学院,开的是什么学院;教徒弟,教的又是什么徒弟。

    就算知道,现在的他也不会太在意吧。因为他现在有的苦恼呢——那就是,穿越了太行山,沿大河逆流而上……并、幽、冀三州大军,已然云集河内。

    这种情况下,河内上下理所当然,人心惶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