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 秋狩(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三章 秋狩(二) (第2/3页)

XXX见过陛下。”

    叶明净很想听清楚他们都叫什么,可惜这么多人同时发声的结果就是一个也听不清。不过从这几个人的服装配饰上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有爵位在身的。再结合上年龄,这些人的身份呼之‘玉’出。

    果然,承庆帝笑道:“你们好雅兴啊。这才第一天就跑出来游景?”指着领头的男子对叶明净道,“这个人你得记牢了,这是你母后的兄长。晋国公。”

    叶明净施了半礼:“国公大人好。”

    晋国公薛惟连忙回礼,笑道:“原来陛下带了公主在这里游玩。”

    承庆帝道:“怎么,只许你们赏玩,朕就不能偷闲吗?对了,你们几家的公子和姑娘呢?都闷在屋子里?”

    永昌侯谢殊笑道:“皇上有所不知。皇后娘娘在湖那边设了个诗宴,年轻人都聚在那里呢,好不热闹。”

    “哦?”承庆帝来了兴致,“走,都瞧瞧去。”

    这也是秋狩的传统,各家无法参加文举武举的世家子弟,会尽力的在秋狩上展现自身的才华,以求被皇帝看中,赐以一官半职。

    沿着湖边走了好一会儿,渐渐可以看见前方的人了。果然很热闹,薛皇后和一批内外命‘妇’在湖边摆了桌几。几位公子或站或坐,有人写字、有人画画。还有不少年轻的小姐也在四处走动,或是湖边赏景,或是三五成群的聊天。叶明净看了一下,这里面的年轻人没几个她认识的,看来和那帮纨绔不是一个格调。齐靖四个都不在。

    见着承庆帝和各位爵爷来了,薛皇后笑着相迎:“臣妾还在想,这么热闹的时候可惜陛下不在,可巧就来了。皇上,这些孩子们正在作诗作画,说是要臣妾评一评。臣妾哪里懂这个,正愁着,皇上就来了,这难题可就有解了。还得麻烦皇上给他们评一评才是。”

    承庆帝笑着坐下:“梓潼过谦了。谁不知道当年晋国公府大小姐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只是梓潼嫁了朕后不再在这些杂事上费心。不然,这京城第一的名头只怕还是梓潼的。对了既然今天这么有雅兴,净儿也过去做一首吧。”

    叶明净闻言差点儿哭出来:“父皇”带着长长的颤音。

    几位爵爷不约而同的‘露’出笑容,传闻这位公主不善诗词,看来所言非虚。

    承庆帝道:“实在作不出来就算了,想偷懒却不行。廖卿说了,你就是缺少锻炼,多作几首就好了。还不快去?”

    叶明净只得苦着脸领命而去。早有机灵的太监宫‘女’替她摆了桌子,铺好纸,桔子跪在一边挽着袖子磨墨。

    叶明净踱来踱去的苦思冥想,那边早有作得快的,将诗作递上。承庆帝和薛皇后一一观看,然后再传给下首的爵爷们。

    众人看了后,都不住点头。评定出几首佳作。

    然后又有几人画完了画,递‘交’上来。

    承庆帝就催促叶明净:“人家画画的都快画完了,你这诗怎么还没做好?要是最后一人都画完了你还没做出来,朕可是要罚的。”

    叶明净大吃一惊,狠狠的瞪了那第一个‘交’画的公子一眼。

    那人笑了笑,朝她远远的拱了拱手。

    冯立低声道:“这是茂国公世子。王安园。”

    叶明净眼睛瞪的大大的,直到他吐出最后一个字才松了口气,还好不是王安石。不能怪她紧张,要知道,前朝是有李白、骆宾王这些人的。写了一些她听过或没听说过的诗。真要蹦出来一个王安石也不是不可能。

    也正是因为这样,她肚里仅有的几句唐诗,愣是拿不出手。

    很快,又有不少人画完了。叶明净大急,恨不得抓住人家手里的笔才好。

    结果她越是急就越做不出来,终于湖畔只剩下了一位年幼的小公子还在作画。叶明净急匆匆的跑过去一看,还好,那是一幅工笔牡丹,只着‘色’了一半。

    这位小公子看着和孙承和差不多年纪,眉宇间却比他要沉稳许多。他见叶明净走过来瞧他的画,微微一笑:“殿下,这幅画还要画上一会儿。”

    叶明净大喜:“那你慢慢画啊,不急,不急。”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那头承庆帝等人都已经评选出了诗、书、画的魁首。这边,叶明净还在郁闷的绕圈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