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七章 计划(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七章 计划(三) (第2/3页)

’殿下当日就在上林苑猎场,事后还参与过搜捕余党。对此案件比较了解。第二,太‘女’殿下是储君,代由陛下监审谋逆案,正为合适。第三,太‘女’殿下虽然年幼,却是国之储君,俗话说的好,学以致用。殿下读了这么多年书,理应逐渐参与学习朝政,将所见与所学结合。依臣之见,此案是极好的入口,有大理寺和都察院同时看护,殿下定然不会出错。”

    一席话说得众人目瞪口呆。蒋蕴和于光恺几乎双双气晕。什么叫“有大理寺和都察院同时看护,殿下定然不会出错”。难道说要是有了错,和年幼的太‘女’无关,全都是他们看护不力的责任?两人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

    承庆帝思索片刻,高高在上的开口:“顾卿说的也有道理。太‘女’是该学着听听朝政了。”

    晋国公薛惟察言观‘色’,猜出了皇帝的心思,立刻附和:“陛下,臣以为武成伯说的极是。太‘女’殿下正是最佳人选。”反正大家都知道这次案子主要针对的人是谁,他薛惟和黄庸行又没‘交’情,不如顺水推舟。

    接着,庆国公孙显也附和顾缉的提议。

    朝堂上勋贵们自成一党,和文官相对对立。见两位国公巨头附和了,下面又有几个勋贵出来附议。

    承庆帝再次询问方敬:“方卿以为如何?”

    方敬看了看身后的文官们。如果他不同意,就得再‘交’出一个人选来。‘交’谁?谁能担当?而且十有**这火还会再烧到他身上。于是他道:“臣等听候皇上决断。”

    很圆滑的回答,实际上就已经是同意了、承庆帝知道他的立场,也不‘逼’他,很满意的拍板:“既是如此,此案就由大理寺、都察院和太‘女’三方会审。退朝”

    散朝后,勋贵们乐呵呵的离开,脚步轻快。

    文官们则有不少人围住了蒋蕴和于光恺,旁敲侧击的想打听什么。

    方敬追上独自快步离开的黄庸行:“则道,等等我。”看看周围,低声快速的道,“则道,事情还没到那一步。令弟的事,与你无关的。”

    黄庸行苦笑着摇头:“敬公,你不用劝我。家弟一介白身。他能和永昌侯府密谋什么?若不是有我,他又怎么会认识永昌侯世子?说此事与我无关,谁信?”

    方敬迟疑片刻,低声道:“则道,你和我说实话。令弟说那失踪的半纸书信上写的是与息矜公子、永昌侯府做西域行商的贸易,可是真的?”

    黄庸行眼睛看看四周,发现暂时没人注意到这边,飞快的道:“真的,假的,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这信和叶息矜扯上了。你以为叶息矜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偏偏就死了他一个?”

    方敬脸‘色’大变。再看周围,也不好过多和黄庸行说什么,只得拱拱手离去:“则道,保重我会去太‘女’那里探探口风。你千万别轻举妄动。记着,保住一家老小的命要紧。”

    黄庸行领了他的好意。拱手道谢。也不连累众人,独自出宫‘门’去了礼部。

    没过多久,就接到了圣旨,命他暂且回家待命。黄庸行早有准备,和下属略微‘交’代了几句公事,离开了礼部衙‘门’。

    回到家后,早已翘首等待的家人全都围了上来,黄夫人嘴‘唇’微动,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黄庸行‘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没事,先回来待命。咱们家‘门’口不是还没有驻军么?不会有事的。”

    “老爷”黄夫人悲从心头起,凄声呼唤。

    黄庸行收住笑容,叹了口气:“你们也别东奔西跑了,让人知道了反而不好。尽人事,听天命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