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 (第2/3页)
,那最后的影响可是太大了,毫不夸张地说,参与此战并且能活着回来的将官士卒将会前程似锦。
但凡是有点头脑的军人,都是奔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荣华富贵去的,这些个目的和追求无可厚非,可要想最终实现就难上加难了。
尽管跨海直击建奴后方也算是功劳不小,但与打盛京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
那可是大清的国都啊。
历史上建奴破口而入几次打到大明京城脚下,事后倍感耻辱的崇祯帝可是毫不留情的斩杀了数名重臣以及总兵大将,反过来同样的道理,只要有人能打到大清的都城,哪怕在城下耀武扬威一番,那意义可就非同一般了。
但是此举也需要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甚至可以说是面临九死一生的重大考验。
如果他们这一路人马一路打到盛京,那可是深入敌国腹心之地,想要全身而退可可就难了。
不管是顺着原路返回,还是沿着浑河一路南下返回松锦,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清军肯定会组织人马对这只孤军深入的明军进行围追堵截。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处在劣势的情况下,能有多少人马顺利回返可就是未知数了,极端情况下,全军覆没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国能刚才提出来的就是这个问题。
因为从明天开始,他们这支孤军就要在没有任何接应的情形下深入敌境作战了,这个时候高级将领必须要统一意见,只要有人心中犹豫不决,也许就会因为在关键时刻产生分歧而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还琢磨个甚!从登州起就议了数回!打完建奴老窝咱就一路向西,破了萨尔浒、抚顺,直接打到盛京!那是多大的荣耀?!就算咱老子全都战死,可这名声全都留下来了!
再说了,万一活着回了大明,恁想想,封爵不指望,可这总副参游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恁这些瓜怂还能就混个千总完事?!啥都不说,干了!谁要是怂了现下就讲,讲完了滚蛋!”
张文耀使劲咽下最后一块饼子,抄起水囊咕嘟嘟灌了畅饮一气,抹了抹嘴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