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第140章 你相信宣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第140章 你相信宣绍? (第2/3页)

旁边一人立即拱了拱手,一瓢冰冷的水就泼在了陈武的头上。

    陈武一个激灵醒过来,口中大叫着:“是淑妃,是淑妃指使奴才的!淑妃说,皇帝驾崩,扶立二皇子,必不会亏待奴才!奴才立下大功,定要重用!”

    陈武口中颠三倒四一直说着这么几句话。

    二皇子霎时白了脸,“你胡说!我母妃不会这么做的!”

    其实他心已经慌了,他不知道自己的母妃究竟有什么计划,只知道母妃上次到皇子所看他的时候,告诉他,会帮他。

    他也不料母妃昨夜会做出那般举动,不料想母妃竟会行刺父皇。

    这陈武口中所说,究竟是陷害,还是确有其事,他并无半分把握。

    但现在母妃已经死了,说什么都死无对证了。

    “宣公子,他是胡说的!他是胡说的!我母妃不是那种人!”二皇子拽着宣绍的衣袖道。

    被困在刑具之上的陈武听到二皇子的声音,微微抬了抬头,满脸的血污一双带血的眼睛甚是恐怖。

    他看着二皇子,忽然咧嘴笑了起来,“二皇子,昨晚淑妃行刺皇上,那么多人都看到了!你母妃就是要谋反!你还为她辩解?说破了天也没人信的!”

    “我母妃已经死了,你休要把这屎盆子扣在母妃头上!”二皇子红着眼睛冲他吼道。

    陈武声音干哑,“淑妃怎么死的?是行刺皇帝被侍卫护驾刺死。”

    “你以为,淑妃死了,你说受淑妃指使,就死无对证了是么?”宣绍忽而开口。

    刑房里霎时安静下来。

    二皇子瞪大眼睛看着宣绍,似乎没料到宣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利于他母妃的话。

    陈武也看了眼宣绍,但很快垂下了眼睛,“宣公子,奴才确实是受淑妃指使。”

    “淑妃指使你做什么?”宣绍又问道。

    陈武皱了皱眉,“你们不是都知道了么?”

    宣绍冲旁边点了点头。

    一旁行刑之人立时扬起一鞭子挥到陈武身上,“让你招就招,哪儿那么多废话!”

    陈武疼的龇牙咧嘴,满是血污的身上又有鲜血冒出来。

    二皇子捂着嘴倒退了一步,毕竟还是孩子,狠话放起来不腿软,看见这血淋淋的场面,倒是有些怯场了。

    “淑妃安排刺客行刺皇上,让奴才备了假圣旨在身上,说一旦皇帝驾崩,就拿出假圣旨,废了太子,扶立二皇子。”陈武咬牙说道。

    “假圣旨呢?”宣绍问道。

    “奴才见行刺失败,怕受牵连,将假圣旨放在御花园了。”陈武说道。

    “既是要行刺皇上,又为何要在皇上碗中下毒?”宣绍挑眉。

    陈武一愣,“什么下毒?”

    “皇上御用碗中有剧毒,你不会说你不知道吧?”宣绍问道。

    陈武茫然的摇头,“奴才什么都招了,下毒之事,奴才真的不知情啊。”

    二皇子还在震惊之中不能回神。

    宣绍看了陈武一阵子,道:“你和高坤什么关系?”

    “没,没什么关系。”陈武又摇头。

    宣绍也摇了摇头,“看来皇城司的刑具是疲软了。”

    说完,他便转身出了刑房。

    他那不轻不重的一句话,让刑房里行刑之人,脸上顿时红了一片。

    伸手捏起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刑具,对着陈武冷冷一笑。

    宣绍离开刑房,只听得陈武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从刑房里传出。

    二皇子紧紧跟在宣绍身后,脸上已经白的没有血色了。

    “宣公子,那阉人是胡说的,我母妃定然没有……”二皇子的话还未说完,便被宣绍冷声打断。

    “送二皇子回宫。”

    “宣公子……宣公子……”二皇子奋力挣扎,却哪里是皇城司人高马大的侍卫的对手。

    “你敢这么对我,就不怕我告诉父皇么?”二皇子挣扎说道。

    宣绍淡淡看他一眼,“我若是二皇子,此时会更担心自己的处境。”

    说完,他挥挥手,“你们去吧,我也正要进宫面见圣上,此事,我会亲自禀报圣上知晓。”

    “是!”皇城司的侍卫应了一声,抓着二皇子便再没有手软。

    这二皇子也太能闹了,早就受不了他在皇城司的咆哮了。

    如今公子发了话,自然什么都好说。

    几个侍卫将二皇子填进马车里,就往禁宫而去。

    宣绍目送马车行远,回头看着路南飞道:“高坤那边,什么都没说么?”

    路南飞缓缓点了点头,“是,什么都不肯说。”

    “继续审,别把人弄死。”宣绍扔下一句话,就往宫里而去。

    皇帝歇到了快晌午才起来。

    昨夜之事,却是让人心惊胆战,甚是疲惫。

    皇上一醒,便有人禀报,宣绍等在宫外。

    皇帝起来洗漱之后,也未用膳,便见了宣绍。

    宣绍呈上假圣旨,“回禀圣上,此乃宦官陈武与人勾结,欲谋害圣上性命,扶立二皇子而作伪诏。”

    皇帝看完假圣旨,怒摔圣旨,厉声问道:“陈武与何人勾结,可有结果?”

    宣绍沉默了一阵子,“还没有。”

    他并未将陈武供出的淑妃拿出来说。

    乃是因为,他认为这件事便是淑妃有参与其中,也定然只是被利用,如今拿来垫背而已。

    烟雨听到了高坤的话,高坤和高坤背后的安念之才是真正的主谋。

    如今如果将淑妃说出来。依着皇上对高坤的信任,说不定就会将高坤放出来,那再找安念之就难了。

    “那此事和高坤有什么关系?”皇帝砸吧了一下嘴,犹疑的问道。

    “臣一直派人暗中盯着高坤,有人禀报,事前见过高坤与陈武私下见面看,似乎在谋划什么。所以此事高坤亦有重大嫌疑。”宣绍信口说道。

    “哦?竟有此事?”皇帝狐疑。

    “是。”宣绍却答得毫不含糊。

    皇帝缓缓点了点头,“既如此,就好好审审吧,绝不可姑息了那奸人!”

    皇帝顿了顿,却又开口说道:“但,也不可冤枉了无辜之人。”

    “是!”宣绍躬身应道。

    宣绍出了皇宫。

    却是不知此时皇帝御案之上,已经堆积满了参他的折子。

    说他昨夜里一意孤行,扣下众位大臣,不许出宫,还攀扯众位大臣都是有嫌疑之人。

    昨夜毕竟有皇帝遇袭之事,众位大臣的折子上,除了参他昨夜的行径,更有细数他曾经诸多不是,说他横行霸道,目中无人,说他贪腐受贿,纵容部下,说他骄横奢靡,所用极尽奢华等等。

    曾经不算事儿的事儿,如今都被扒拉出来。

    有人见昨夜风向,嗅出这许是搬到宣家的一个大好时机。

    局面越是乱,越是好浑水摸鱼。

    宣绍还在为找出行刺皇帝的真凶费心费力。

    皇帝倒是于炼丹修道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亲自翻阅奏折。

    看到满目弹劾宣绍的折子,皇帝自始至终未发一语。

    只将宣文秉传唤来,将折子放在宣文秉乃面前。

    宣文秉翻看了折子。

    跪地道:“皇上圣明,无论是宣家,还是宣绍,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绍儿如今负伤在身,却仍旧坚守皇城司,寻出真凶。望皇上明鉴。”

    皇帝手里还捏着一本折子,这本折子言辞犀利,也更为过激,不但细数宣绍诸多不是,更声称昨夜之事,乃是宣绍与人勾结,祸乱朝纲,否则皇城司负责大内安全,怎能容许刺客混入,等等。

    皇上看了看跪在面前的宣文秉,又看看手中折子。

    最终还是将手中的折子倒扣在了御案之上。

    “行了,宣大人起来吧。朕自是信你,也是相信绍儿的。”皇上缓声说道,“只是绍儿毕竟年轻,日后该收敛的时候,还是要收敛一些。”

    “是!”宣文秉躬身应了。心里却不大舒服。

    宣绍十一岁入皇城司,就开始是这么个行事作风,这么多年皇上从不说什么。

    如今宣绍长大,越发收敛,倒是叫皇上不满了。

    宣文秉退出皇上御书房,仰头望天,轻叹一声,君心难测。有时候,你分明是为皇上好的时候,他偏不觉得你好,倒叫人攒了一身的劲儿,找不到发泄之处。

    是不是也该劝着宣绍,不必为此事再这般费力了?

    皇上如今对绍儿不满,还不就是因为绍儿将高坤关了起来么?

    高坤乃是奸人,皇帝却看着高坤顺眼。

    将高坤放回去,平衡着高坤和宣家的关系,对宣家也是有好处的。危害的却是皇帝。

    如今抓起高坤,倒是激起皇帝对宣家的不满来。

    高坤倒了,旁的大臣看着宣家独大,便想趁着这个机会,利用皇帝对高坤的不舍,一并将宣家推倒,所谓一举两得。

    如今这局面,宣文秉看的懂。

    相信宣绍也看的懂。

    宣文秉出了皇宫,犹豫再三,却是没有往皇城司而去。

    绍儿大了,相信他有自己的判断。他去劝他什么?让他放了高坤?让他为保住宣家如今的地位,向奸人妥协?让他为平衡各方面压力,不将真相查出?

    这话宣文秉觉得自己说不出口。

    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

    这几日,不管是紫禁城,还是临安,还是整个朝堂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