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年轻时的张爸爸6 (第2/3页)
底抽薪,以乱治乱。”
要权,老子可以给你们。可是老子求爷爷告奶奶,省吃俭用给公社攒的这些家底,老子必须带走了,怎么也能保住自家亲友还有其他不少人的命,总比给你们不明不白糟蹋了强!没了应急粮,看你们怎么玩?
想想,是不是这几个招数?哪朝哪代,这都是一代枭雄的打法啊!
后来,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阮书记也退了下来。不过乡里不管哪家有了大小喜事,都会上门邀请阮书记,并且以能把阮书记请到场为荣。
这也是那些年张爸爸经常提及的故事。
1970年,张爸爸结束了他的知青生活,进了工厂,正式开始了他工人阶级的生涯。
张爸爸最早进的车间叫翻砂车间,最早分配进的班叫大炉班。应该说张爸爸的运气算是百里挑一的,全厂最苦最累的车间和班组都给他撞上了。
一年四季车间内永远高温炙热,干完活去车间澡堂洗澡,永远是一池黑乎乎的水等着你,下面还能踩到炉渣。
但是,那个地方确实是锻炼人的地方,后来从那陆续走出了好几个厂级干部,只是没有张爸爸,当然这也是有典故的。
张爸爸进厂后表现应该还可以,因为张不伦曾经在家里看到过一摞一摞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的奖状证书。
八十年代的一天,车间主任突然来找张爸爸,相当高兴地告诉他厂里今年保送上大学的名额下来了,车间讨论过了,让张爸爸去。正在干活的张爸爸放下铁水炉,看看车间主任,很为难:“我走了,我两个孩子谁照顾?”
车间主任也觉得为难,就是感觉很惋惜,一个劲说:“这还真是一件好事,名额难得,名额难得,要不,你再想想,考虑考虑?”
张爸爸摇摇头:“不考虑了!”一撇嘴,向着另一个班的陈班长方向:“让他去吧!”
就这样,陈班长去了上海上大学,几年后回来,由生产科长而副厂长,九十年代初期辞职又去了厦门,后来成了一个汽车集团公司的高管。就为了上大学这件事,陈班长一直感恩不尽,就是后来去了厦门,每次来合肥,总要专程到张爸爸家登门拜访。
年轻的张爸爸,那会在厂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