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 金小宝也来了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一章 金小宝也来了1 (第2/3页)

,汽车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行业,中国的汽车工业此前几十年的经验都集中在客车和商用车领域,发展轿车必须要学习和了解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及信息。但在20世纪8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要到国外进行技术考察,光有业务能力不行,还要看政治条件是否符合。上汽大众的员工更多只能通过进口的书报杂志等了解信息,不仅时间滞后,检索的资料也十分有限。

    从桑塔纳项目引进开始,如何了解国外汽车的动态,通过与境外同行的零接触,既能获得一手资料,也能不出国门就能进行技术交流,了解同行,成了一个国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商业高度敏感的香港人首先想到了通路和渠道问题,试图通过办车展的方式解决国内汽车业信息不对称的燃眉之急。当时首先响应的是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即今天的上汽集团的前身,而当时新成立的上海国际展览公司也正巧赶上了好时候,双方一拍即合。

    1985年7月,上海首届国际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首届上海车展的展会地点设在市中心一幢苏联宫殿式的建筑,中苏友好大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国际范儿,政府出面,国外政要出席,业界官员剪彩,起步就与国际接轨。

    在当时,虽然只有325家厂商参展,展出车辆仅100余辆,但出席的人员级别并不低,时任上海市长汪道涵、中汽总公司董事长饶斌等出席了开幕式,汪道涵还坐着红旗牌轿车陪同土耳其总理参观车展。

    有意思的是,除了当年的车展花魁桑塔纳外,上海大众的展台上,还展出了一辆奥迪100轿车。当时上海大众的德方副总经理还宣称,会把奥迪100投入到上海大众生产。联想到后来一汽—大众的诞生和以奥迪100为蓝本的红旗轿车,落户长春的奥迪品牌,以及近期奥迪突然宣布上汽合作,之后遭到奥迪经销商集体抵制,大众的中国故事可谓曲折。

    那年,想在中国市场捞铜钿的国际巨头们也纷纷开始露面。

    奔驰、通用、福特、雷诺、雪铁龙、标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