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章 在校学习和赶厂车的那些日子9 (第1/3页)
当然,除了有趣的书,在坐厂车的日子里,厂车宽敞的空间还是一个孩子们与众人共同分享更多新鲜玩具和各种好玩物件的平台。
有一阵子,在合肥的小学生中开始流行起收藏香烟壳子,其迷恋的程度,不亚于现在有的孩子喜欢“奥特曼”、“乐高”和“芭比”。
烟草本身具有广泛的流通性,烟壳作为烟草的包装,承担了很大的宣传责任。那时候,电视、报纸都不发达,网络就更没有了,所以烟标就成了“宣传单”。为了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扩大销路,烟厂争相在烟标上做文章,因此各种千奇百怪的牌名、精美绝伦的图案也就应运而生。以前的烟标都是手绘制版,有着特殊的美感,有时候烟厂还会设计各种主题,来纪念大事发生,比如运动会,抗美援朝等。
张不伦他们也不例外,如着了魔似的加入到收藏大军中,有了平日很难见到的稀罕品种,在厂车上迫不及待要和众多小伙伴炫耀一番。
那时候合肥各种各样的烟壳很多,有合肥、渡江、大前门、424、百寿、蝴蝶泉,佛子岭等等,后来还有了逍遥津。收集烟壳的途径是需要动脑子的。
夏天的汽车生活区内,一桌桌打牌的、聊天的人聚集在路灯下。烟蒂扔的遍地,张不伦写完作业便守株待兔般地等着别人扔掉的香烟壳子。
厂里放电影的时候抽烟的人也不少,从放映机里投射出的光束便看到烟雾缭绕。电影还未散场,张不伦便猫着腰,一排排座位扫过去,不放过一只香烟壳子,不多时就能捡到几只的香烟壳子和一大把糖纸,糖纸的作用是比较大的,这是张不伦换烟壳的利器。
当然,在那个时候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好,抽的烟档次都不高,所以相当费时费力却也只能收集大路货。张不伦一日中午写完作业午睡时分,突然灵光乍现,想起来合肥汽车站候车室旅客多,说不定也能捡到不少外地的香烟壳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