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三十九章 难以恢复的植被 (第2/3页)
“你这样,你别急着走。”吴仁中说道:“我姐夫还想见一见你,你看什么时候方便?”
“我今晚能到市里,可能托运还要花些时间,一车厢的东西要发往蜀都西站。”
“知道你这三年积攒的零碎不少。”吴仁中说道:“不过托运的事儿交给别人去办就好,那我先给你登记邛海宾馆,晚上我们在那儿见个面,一起吃个饭。”
“都哪些人啊?”周至问道:“要是人多就算了,小苗不喜欢。”
“就我姐和姐夫,还有沙马。”吴仁中笑道:“你少拿小苗当挡箭牌,是你自己怕麻烦吧?”
“那就晚上见。”周至笑道:“主要是你现在身居高位,我不得不多个心眼了。”
“你滚!”吴仁中笑骂:“那就晚上见!”
虽然离送小伙伴们离开才过去半个月,邛海边的草就已经开始黄了,而宾馆侧面的泸山主峰纱帽顶倒是依旧郁郁苍苍,和围绕邛海的另外几座高耸但光秃秃的山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上次来就想问了,”麦小苗从车上下来后,牵着周至的手在公园一样的宾馆里溜达,然后问道:“为啥围绕邛海的这么多山头,就泸山这边长满了树林,其余山峰都光秃秃的呢?”
“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周至说道:“因为泸山主峰这边有许多的人文景观,有从汉代就开始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等分属三教的十多座古刹,还有地震碑林,明代铜铁铸佛像、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还有一个全国独有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又接近市区这边,作为西昌市的绿色屏障,一直保护得都比较好。”
“就连二千年前的‘九龙汉柏’都保留了下来,这可是蜀中最老的十棵大树之一,上次我们看到过的。”
“但是周围山头和湖边可就不一样了,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围湖造田和伐木增产的时代,当时的人们还在为了温饱而努力,这就欠下了一笔生态债务。”
“从八九年开始,各地才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比如封山育林,人工造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