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六章:荆州隐秘,关羽的坚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六章:荆州隐秘,关羽的坚持 (第1/3页)

    “俺会回成都。”

    “大哥在哪,俺就在哪。”

    刘禅已经在前往荆州的道路上了,耳畔却依旧响彻张飞的嗡声。

    为了天下大计?

    非也。

    兄弟情深更重要。

    刘禅很理解这种感情,因此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帝为君后,身不由己。

    任性很容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克己守礼难,维持帝胄的威严更难,要让所有人信服几乎不可能。

    “为了积蓄北伐的力量,只能暂且委屈两位叔父了。”刘禅宽慰着自己,深吸一口气。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万万不可大意。

    车轴吱呀吱呀转动,浩荡的车辇向东行驶,碾碎了天地间的寂寥。

    沿途刘禅遇到了很多修路的劳役,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叮叮当当地敲打着。

    这时候没有钢筋混凝土,但劳动人民智慧无穷。

    他们制作出了一种用石灰、黄土和沙子制成的混合材料。

    这种材料十分坚固,能够让马车安然地行驶。

    还有独特的“灰浆技术”,以糯米灰浆为代表。但这太奢侈了,只在某一段路程使用。

    最普遍的还是“熟土”,把土用火炒一遍,不会有虫和草。

    以“熟土”铺设的路面,几十年不长杂草都有可能。

    汉代还有“地砖”,以黄土烧制。

    这时候还没有什么重型车辆,普通的马车能够通行即可。

    各种各样的材料汇聚,这才让蜀中通往荆州的道路变得平坦、通畅。

    夷道也成为交通的枢纽。

    刘备登基后,大赦天下,将部分俘虏释放回去了。

    这导致了工地人手不足,工期顺势拖延。

    “要致富,先修路。”

    “只有将这个思想贯彻下去,大汉才能蓬勃地发展。”

    刘禅非常赞同修路,为此不惜动用数十万劳役。

    但对于很多世家大族而言,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尤其是儒家。

    为何?

    他们并不希望人口进行流通。

    天下太平的时候,很多百姓都没有出过县域。

    耕种,自给自足。

    有什么需要,再前往县城购买。县城没有的话,他们也不会到处乱跑,成本太大了,他们损耗不起。

    只有几种人会前往各郡进行交流,商贾、游学的学子等。

    在这种情况下,将道路修得再宽敞,对于百姓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他们根本不出门。有这精力,他们会选择修小桥,开荒种田。

    后来,朝内还出现了一种奇葩的声音,禁止修路。

    把蜀中的路修宽敞了,这不是给敌军行方便吗?

    蜀中为何能够偏安一隅,不就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天然防御?

    刘禅对此只能“呵呵”了。

    如果他们父子的追求是割据地方,当然会像刘焉一样阻断道路,断了与中原的联系。

    只可惜,刘备心怀大志,他要平定天下,结束乱世。

    修路,成为了必要的交流方式,与外部进行沟通、商贸。

    等到战时,还可以通过顺畅的道路运粮。

    历史上诸葛亮北伐缺粮,并非是蜀中没有粮食了,而是运不出来。

    倾盆大雨一下,蜀中的道路阻隔,根本无法运输。

    一条好的通道,将成为蜀中的命脉。

    刘禅途径各地,并没有惊扰地方官吏。

    但总有一些不知好歹的上来献殷勤,刘禅没有接受,也没有训斥,只是默默地赶路。

    这些官吏尴尬地离开了。

    终于,他们进入了荆州境内,等到了江陵,刘禅第一次入城。

    糜威已经恭候多时了,他没有通知其他官员,因为刘禅并不想应酬。

    “参见太子殿下!”糜威拱手一拜。

    他被刘禅安排至此后,一直兢兢业业,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没有给糜氏丢脸。

    互市的工作,一直都是他负责,除了长安地区的贸易点。

    关中的贸易点,是刘禅特地让出去的,总不可能什么都掌控。这样不仅累,对群臣也不尊重。

    难道他们不能做好这一点小事?

    “最近的贸易状况如何?”刘禅关切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