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三章:曹丕的努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三章:曹丕的努力 (第2/3页)

已经名存实亡了,没有足够的战斗力作为支撑。

    数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存在。

    曹操在世时,并没有培养很多骑兵,也就几万而已。

    并非是他不知道骑兵的作用,而是养不起啊!

    养一名骑兵,需要五名步兵的物资。

    蜀中有山势守护,江东有长江天堑。

    也就是说,曹操组建再多骑兵,都没有用武之地。

    至于北方的威胁,很小很小,几万骑兵完全足够了。

    现在局势发生了逆转,蜀中占据了凉州。

    北方的战马,有了纵横之地。

    “陛下。”

    “蜀中夺取凉州,不完全是坏事。如此一来,他们没有了山川作为屏障。”

    “只要以骑兵讨伐,在凉州与他们互相消耗,一定是我军获胜。”

    司马懿看到了问题的两面性。

    以前蜀中占据蜀道,让魏国无计可施。

    现在呢?

    蜀中要守住凉州!

    这意味着,一些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蜀中必须在原野上作战,亦或者守城。

    这给了魏国消耗蜀军的机会!

    “先生言之有理,骑兵必须组建起来。”曹丕沉声道。

    终有一天,他要以十万骑兵,讨伐蜀中。

    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绝对的力量。

    为此,曹丕开始拨款,组建骑兵力量。

    第一批款项,达到了二十万金。

    魏国大肆在北方购买战马,轲比能是拒绝的,但这一次曹丕没有惯着他。

    鲜卑只能选择两条路!

    要么战争。

    要么提供战马。

    面对疯狂的曹丕,鲜卑选择了妥协。

    纵使如此,魏国的财政也几乎枯竭。

    曹丕省吃俭用,几乎舍不得花钱,但依旧无法支撑起骑兵的组建。

    因此,他扩大了与江东的贸易,以及将目光转向辽东。

    只有辽东,能够提供足够的战马。

    说起来,辽东公孙氏也是强大无比,能够延续三代。

    第一代是公孙度,其子公孙康继承位置。

    公孙康大破高句丽,陷其国都,并讨伐韩濊,设置带方郡。

    公孙康死后,他的儿子年幼,弟弟公孙恭继承大位。

    曹丕继位后,遣使即拜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

    公孙恭继续称霸辽东。

    只不过命运弄人,他因为疾病,而割肉成了阉人,身体虚弱不能治理国家。

    曹丕想要凑出十万骑兵,没有辽东的帮助,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曹丕派遣使者前往辽东,商讨通商,以及购买战马。

    过程一定不会太顺利。

    曹丕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大不了持久战。

    “为何魏室占据了北方,税收却不如蜀中呢?”曹丕忽然询问道。

    目前蜀中占据了荆州、益州、凉州,只是魏国的一半领地。

    但蜀中的顽强,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纵使三十万人的军队,也能支撑起来。

    同等实力下的江东,却只有二十万军队。

    差距,到底在哪里?

    如果搞不清楚里面的逻辑,魏国很可能重蹈覆辙。

    曹丕非常慎重!

    “依臣下看,应该是直百通宝。”陈群正色道。

    直百通宝的存在,源源不断地为蜀中赚取财富。

    想要购买多少物资,直接铸造钱币即可。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江东也有大钱,效果却不怎么样,还弄得百姓怨声载道。”曹丕道。

    “这就是刘氏父子的高明之处了,他们只铸造直百通宝,价值一百枚五铢钱,没有孙权这么贪婪。”

    “除此之外,蜀中大肆提拔商贾,各地都有大商贾存在。为了商贸的发展,这些商贾甚至联合起来,修桥修路。”

    “短时间内,他们能够为蜀中带来利益,长此以往,必为毒瘤、祸患。”

    陈群解释了一番,对提拔商贾的行为,非常不屑。

    他设立九品中正制,拉拢了世家大族,共治天下。

    蜀中呢?

    难不成他们要与商人共治?

    陈群光是想想,就觉得离经叛道,为天理所不容。

    魏国的官吏,也尝尝嘲讽蜀中。

    他们绝对不和商人平起平坐。

    这也是为何魏国没有崩塌,依旧有很多支持者的原因之一。

    在世家大族眼里,弑君称帝,根本算不了什么。

    只有一些心中有所坚持的名士,才会在乎。

    “魏国,能够效彷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