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君臣之情 (第2/3页)
徐庶重重地一拜,又似亲近、又似疏远。
似有若无的感伤,令刘备动容。
“元直请起。”
刘备伸手前去搀扶,仔仔细细地打量着眼前之人,脸庞清峻深沉,和记忆中一模一样。
“没想到有生之年,庶还能够见到陛下,幸甚幸甚!”
徐庶浑身颤抖,激动到不能自已。
“元直……”
一股心酸涌上心头,刘备泣不成声。
君臣相拥而泣。
“陛下……”
“元直……”
一刻钟后,二人才逐渐恢复冷静。
刘备望着葱茏山色,自责道:“委屈元直了,委屈元直了啊。”
徐庶在曹魏为官,已经稳定下来了。
突然召回,终究还是有些不厚道。
“阿斗办事毛毛躁躁,他也没有问过朕,就自作主张。”
“朕心中有愧,无颜面对元直,今特来请罪!”
刘备躬身一拜,徐庶立即回礼。
“陛下何出此言?”
“能被陛下和殿下惦记,这是在下的荣幸。这么多年了,在下心中一直有所遗憾,今日与陛下相逢,遗憾已经弥补上了。”
“纵使让臣今日去死,也是心甘情愿啊!”
徐庶说到情深处,热泪盈眶。
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能够处事不惊,参透了玄学的真谛。
没想到此次见面,立即让徐庶明白一个道理。
至始至终,他都只是凡夫俗子而已。
“元直,你要长命百岁,朕也要长命百岁。”
“说好的一起匡扶汉室,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刘备此刻显得很狼狈,但依旧没有影响他在徐庶心目中的影响。
颠沛流离,矢志不渝。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本心。
当初徐庶决定投靠刘备,不正是因为被这样的品质吸引吗?
曹操曾经是汉室的忠臣,后来逐渐走上权臣的道路。
汉室微弱,无力反抗。
曹操自比“周公”,留让后人篡位,以此建立了魏国。
而刘备依旧执着于匡扶汉室!
徐庶追寻着本心,似乎又找到了自己晚年丢失的东西。
那是璀璨的大志!
年轻的时候,他可以不顾一切地辅佐刘备,只为“汉室”二字。
可自从母亲死后,徐庶独善其身。
早已忘了曾经的大志!
玄学。
真的是他的追求吗?
高官厚禄,真的能够让他心安吗?
都没有。
他似乎更愿意追寻理想主义,心驰神往。
“元直,这一次你不会走了吧?”刘备真挚地询问道。
“不走了,臣誓死追随陛下。”
“好,好。”刘备手臂微颤,心里却十分地快活。
刘备与徐庶同乘一车,没有直接返回成都,而是去往了落凤坡,祭奠庞统。
徐庶心神一颤,与昔日好友的种种,浮现脑海之中。
古井不波的脸上,浮现出深深的苦涩与庆幸。
“士元啊!”
“你若泉下有知,一定也很感慨吧。”
“就让庶接替你,辅佐陛下,匡扶汉室。”
哪怕年岁已高,徐庶的胸膛中,依旧流淌过一股热血。
逐渐沸腾!
这种感觉。
大概就是年轻。
徐庶感受着年轻的血液,彷佛听到了襄阳城外的朗朗书声。
他与诸葛亮、庞统等人,游历山川大河,一起经历岁月变迁。
只可惜。
这一切都回不去了。
唯有忠贞的信念,永恒地流传。
刘备非常欣慰!
回城后,他与徐庶形影不离,诉说良多。
如今汉室的强盛,已经今非昔比。
徐庶望着络绎不绝的商队,以及成都城池的繁荣。
心潮澎湃!
甚至有许许多多的西域人、贵霜人在此经商。
“大汉,越来越强盛了,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徐庶赞叹道。
刘备微微一笑,有一股豪迈之气,酝酿在心底。
“是啊。”
“朕也没有想到,阿斗能够给汉室带来如此变化。”
“只要给朕时间,朕一定能够结束乱世。”
徐庶深深地一拜,彻底折服。
如今的汉室,彷佛又回到了最强盛的时候。
万邦来朝!
“成都的繁华,已经远远超过洛阳、邺城了,这是臣万万没有想到的。”徐庶惊讶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