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四章:魏国应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四章:魏国应变 (第2/3页)



    起初曹操只是试点,后来逐步推广,一举在诸侯争霸中,获得了经济上的优势。

    三国中很牛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搞粮食出身的。

    荀或、诸葛亮等,都是筹谋后勤,为前线大军提供粮食。

    后来的邓艾、陆逊也是由“屯田”发家,一步步登顶。

    现在魏国的屯田,已经到了瓶颈期了。

    曹丕为了拉拢世家大族,推出了“九品中正制”,向世家妥协后获得了弑君称帝的资本。

    这也是为何曹丕没有被反噬的原因。

    同理,世家大族获得了好处,巩固了根基,自然会向土地伸手。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大族们都很纯粹。

    搞土地!

    钱财只是身外之物, 蜀中的“直百通宝”以及江东的“大泉五百”, 都证明了钱是容易缩水的。

    唯有土地,才能永久地传承下去。

    倘若曹叡要收回他们的田产,继续搞屯田。

    世家大族还会答应吗?

    因此,许昌、汝南等地的屯田,是魏国的粮食命脉所在。

    魏国的屯田,也都有着一定的规律。

    也就是在边境比较安定的地方,进行屯田。

    新野地区曾经处于边境,那么便将百姓迁徙至汝南,进行屯田。

    邓艾的家族就是这么北上的。

    历史上,曹操以避战的理由,多次迁徙江淮等地的百姓至内地,防止被孙权劫掠的同时,也是为屯田增加劳动力。

    曹操还迁徙过汉中、武都、柳城等地的百姓,以人口作为生产力,发展屯田等。

    边境地区可以说是很空虚,基本上没什么油水了。

    许昌、汝南不同,可以说是魏国南方经济的中心。

    为了守住这些土地,徐晃坐镇宛城,目前稳如泰山。

    唯有江淮地区,出了点问题。

    现在魏军的兵力部署,是河东五万骑兵,统帅为曹真。

    潼关十万守军,统帅为张郃、郭淮。

    宛城十万守军,统帅为徐晃、徐质等。

    江淮地区十万军队,统帅为曹休、臧霸等。

    司马懿坐镇的许昌,有五万军队可以调动。

    曹叡正筹备十万援军,增援江淮。

    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