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黄皮子的故事(求订阅月票) (第2/3页)
吧,不要耽误时间了。”
刘婷婷一边说,一边打哈歇。
“你听黄皮子的故事,难道不害怕吗?”
“这有什么好怕的,黄皮子又不是gui。
再说,就算是gui。
我也不害怕呀。
只要有姐夫在身边,我什么都不怕。”
“好吧好吧,姐夫,抓紧时间赶紧跟你讲黄皮子的故事吧,好不好。”
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刘婷婷这个小家伙说这种话,杨峰就感到很肉~麻。
更是头皮发麻。
“谢谢姐夫。”
“不过你要答应姐夫,姐夫说完了之后,你要乖乖的去床上睡觉。”
“OK。”
“嗯。”
接着,杨峰开始说。
“从前,在一个叫青山镇的地方,有一个叫王德喜的纨绔子弟,他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整天就心里琢磨着怎么样找点刺激的事,让自己高兴高兴。
这年正月十五,城皇庙举办灯会,王德喜和他的狐朋狗友,一起去城皇庙上玩。
说是玩,其实是为了多看看灯会上的女子罢了。
当他们走到城皇庙大殿的时候,王德喜和他的狐朋狗友,依次跪拜了三个方位的神像。
因为城皇庙祭拜的,都是民间信仰的神灵,还有一些生前被百姓爱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人,据说拜拜他们,会非常灵验。
几人拜了之后,起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王德喜突然发现,在大殿旁边有一个小庙,这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庙,没有人上香跪拜。
王德喜的朋友看着王德喜呆愣在那里,就对他说道:德喜,站在那里干嘛呢?走,我们一起上街去看美人去,快来呀!你那里有神像吗?需要祭拜吗?
王德喜此时没头没脑的回了一句:不用拜吧,这个庙看起来那么小,应该没什么吧!
说完之后,王德喜便和他们,一起去外边玩去了。
当天晚上,王德喜从外面回来之后,却发现怎么都睡不着,突然,他两只眼睛直勾勾的勐地坐起身来,把守在门口的下人吓了一大跳,连忙大声呼喊王德喜的名字。
可此时的王德喜似乎什么都听不进去,他伸出一只手,像小孩一般,把手放进嘴里,不停的吸吮着,接着又把双手同时抬起,像一只狗一般放在胸前,脖子伸的长长的。
这一幕把下人吓坏了,下人赶忙跑到跟前,大声的呼喊王德喜的名字,看见王德喜没有丝毫反应,下人只能把王德喜的父亲王员外给叫过来了。
王员外当时也吓坏了,他一边命下人去请青山观上的道士过来,一边让下人们把王德喜控制住,以免他伤害到自己。
一柱香时间之后,青山观上的白云道长来了。
他仔细端详一番之后。
缓缓的对王员外说道:员外,你的儿子怕是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东西,估计得罪的不重,这才让他保住一条命。
说完,沉思片刻后。
又说道:员外,快把和公子白天游玩的几个小子都叫过来,我看看他们究竟在哪里犯了禁忌?
员外听后大惊失色
连忙让下人把那几个狐朋狗友都给请过来。
当白云道长知道王德喜今天去城皇庙的小庙的时候,白云道长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
对员外说道:原来如此,你家公子,是得罪了黄大仙了,城皇庙的小庙一直供奉着黄大仙,由于极少人去那地方,所以也没有任何提示,现在你马上让下人去小庙之中烧香祭拜,多带点祭品,以求得黄大仙的原谅。这样或许能救你家公子一命!
说也奇怪,下人从小庙祭拜完毕之后,王德喜的病情忽然之间就好了,王德喜整个人也恢复正常了。
值得一提的是,王德喜病好之后,说他对那段时间的记忆都是没有的,依稀记得,他在门口看到黄鼠狼在慢慢的从家里往出走。
从这以后,王德喜也不再胡作非为,开始步入正轨,慢慢的接手了父亲的生意。
而每逢逢年过节的日子,他都会到小庙之中祭拜一番,以感谢黄大仙的原谅。”
说完之后。
杨峰看了看刘婷婷。
只见这个小家伙,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自己。
彷佛还沉浸在杨峰刚才说的这个故事中。
“哇塞,姐夫,你这个故事太精彩了。”
接着,这个小家伙抬起脸,看着杨峰。
问:“姐夫,这个故事是你自己瞎编出来的?还是你从哪本书上面看到的?”
杨峰随口撒谎道:“是姐夫自己想出来的。”
接着又道:“婷婷,姐夫的这个故事说完了,你可以去睡觉了吧?”
没想到,杨峰这一随口撒谎。
反而让刘婷婷的精神更加抖擞了。
“哇塞,姐夫你的想象力这么丰富,可以去当作家了,干脆写算了,假如你去写的话,一定会大红大紫,成为一个很着名的大作家。”
杨峰没有搭理这个小家伙的这个话题。
而是说:“婷婷,赶紧睡觉吧,不早了。”
“姐夫,你再讲一个黄皮子的故事给我听,好不好?”
“你刚才不是说,姐夫说一个黄皮子的故事,你就睡觉么?”
“……姐夫,你一定听错了,刚才我不是说一个,而是说要你说两个黄皮子的故事,我就睡觉。”
“你耍赖。”
“姐夫,我没有耍赖,是你自己听错了好不好。”
“婷婷,你?”
“好啦好啦,姐夫,别再耽误时间了,再赶紧编一个黄皮子的故事,你早点说完,我早点好睡觉,姐夫,你说是不是?”
“……好吧。”
杨峰妥协了。
没办法,这个小姨子太妖孽了。
不妥协不行啊。
再说,说一个故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于是,想了想之后。
杨峰又开始说另外一个黄皮子的故事。
这个黄皮子的故事,是杨峰以前在网络上面看到的。
由于讲的是黄皮子报恩的故事。
所以,杨峰印象很深刻。
“很久以前,在大兴安岭的一个农村,有一个五保户老夫妻。
后来,亲戚家给他们过继了一个姑娘。
给他们老两口养老送终的。
虽说是过继来的,但跟亲生的无异,一家过得也是有滋有味的。
这个小女孩长大了之后,嫁了人。
嫁的地方,是一个小城市。
但远离老两口。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话说得总没错。
姑娘多次要求两位老人去与他们同住。
但老两口呢。
一来住不惯城市的楼房。
二来也是怕给姑娘姑爷添麻烦。
所以,老两口规规矩矩地住在农村。
头一年,姑娘和姑爷回家,看望他们老两口,又买米,又买面,又给钱,使劲儿给老两口花。
农村要烧柴火。
所以,姑娘和姑爷一起商量,爹妈老了,脚力不如以前了。
于是,姑爷开着小车,拉来不少柴火。
和妻子一起,把院子里的柴火垛得高高的。
整个看起来,就是全村第一高的建筑物。
这个故事,就跟这个柴火垛有关系。”
“然后呢?姐夫。”
刘婷婷一边全神贯注的看着杨峰讲黄皮子的故事。
一百忍不住的问一句。
“然后,老头聋了,眼睛花了,老太太算是硬朗,地里的活儿还能干干。
平日里,就把老头一个人扔在家。
老头子就坐在躺椅上摇着,耳朵边还贴个大收音机,放的是最大声,听着评书好不自在。
有一天,老头听着评书,在摇椅上打着盹儿。
这时候,他们家里的厨房,一顿锅碗瓢盆杂乱声音。
老头根本听不见。
因为他耳聋了。
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