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〇八章 无线电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〇八章 无线电报 (第3/3页)

去。这样的茶非常苦,又叫苦茶。

    箕子来到这个时代后,便即刻推出了“炒茶法”,只选取鲜嫩的芽尖,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微调。

    这样的制作方法保留了茶叶的清香,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马上大受欢迎。后来东商又推出了发酵的红茶,一样大获成功。

    姜子牙惬意地喝着茶,忽然想到这些年和东商和平相处,却是得到了诸多好处。

    人们的生活也因为东商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不过他心中还是有疑虑,那就是东商一直在疯狂的搜刮金银,到底想干什么?

    他绝不相信就是为了给东商的子民发工资这么简单。

    正想着,有侍女拿了一张纸进来,景如松看了一眼,说道:“关于第一个问题,大王认为如果诸侯都派自己的儿子去大商的话,有点为质的意思,这会影响两国的友谊。如果真心想学的话,可以选送平民的子女过来。”

    姜子牙没想到箕子居然答应了,而且还体贴地想到了如果送诸侯的儿子过去会引起的麻烦。

    是啊,诸侯的亲儿子都在对方手上,到时候如果万一要对东商动手,那不是投鼠忌器吗?

    但如果用平民,就没有这个顾虑。只要控制住这些平民的家人就好了。

    在平民子弟中选择优秀的,送他们去东商留学,好吃好喝地招待他的家人,等他学成了,就回国,带着父母一起享福。

    学不成,或者学成了不回来,那对不起,你的家人就凉凉了。

    想来,这还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比送诸侯的儿子去给力多了。

    但他为什么要收楚君的儿子呢?

    仔细一想,也就释然了。

    楚军不过是个小小的子爵而已,而且封爵也才没几年,虽然扩张得很快吧,但是在中原诸侯的心里,其实就是个屁。

    想明白了这层关系,姜子牙却又疑惑了。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吗?

    这个箕子,他到底想干吗呢?

    “关于第二天,在燕都和丹东之间修建铁路,这个想法很好,同意。可以双方进行商议,签订合约之后开工。”

    姜子牙没想到两个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答案,回去的时候腿都是飘的。

    这不可能啊!

    但很快,诸侯就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

    在洛邑,在诸侯各自的主城,甚至展开了人员争夺战。

    不过,既然箕子提出只要平民,哪些贵族也就不再纠缠,真的选了一些看着还算激灵的小子,前往东商学习。

    同时,西周还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带着这些平民的子弟一起前往东商,代表团领头的就是姜子牙。

    送这些平民学子自然用不着大周太师姜子牙出门,那也太那啥了。

    姜子牙此来,是为了规划中的燕丹铁路。

    这件事情关系太大,由不得他不慎重。

    现在的西周,由于粮食丰收,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了。

    因为种出来根本就吃不完,那你种了干吗呢?堆着烂掉吗?

    于是,就生出了许多闲汉。

    人一闲着,就是生事。保暖思那啥嘛,所以治安就变差了。

    诸侯们商量了一下,认为这些百姓嘛,就是不能让他们闲下来,于是就把他们弄去挖矿。

    倒置现在的中原大地,到处都在找矿。

    但矿不可能都在河边,有些地方根本就是远离河流,干旱少雨,生存困难。

    没有河流,运输就很成问题。

    所以诸侯纵然知道某些地方有矿,也无法去挖。

    因为运输成本太高了,挖出来得不偿失。

    但是有了铁路和火车,那可就不一样了。

    直接一条铁轨连接矿区和城区,挖到再多的矿也能运出来。

    人员交流也方便,如果矿区出现了什么事,城区的人就可以及时赶到处理。

    蒸汽船开出黄河,进入茫茫大海,船上的平民学子都是第一次看见大海,不由得发出阵阵惊呼。

    姜子牙却静静地坐在船舱里,百思不得其解。

    “电报,到底是什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