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六四章 公审大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六四章 公审大会 (第1/3页)

    对于周人来说,周成王姬诵是一位不错的天子。

    但是现在,商王箕子却要召开对周成王的公审大会。

    为了消除姬诵对洛邑的影响力,胥余派出了许多宣讲员,开始对洛邑的百姓洗脑。

    这些宣讲员将姬诵执政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亲政之前,这时候是周公旦、太公望,召公奭辅政。

    所有的政令都出自三公,也就是说,西周这些年迅速发展的功劳其实应该归功于三公才对。

    姬诵只是一个黄口小儿,他做不了主。

    而另外一方面,西周的发展又归功于和东商的贸易。

    西周百姓现在衣食住行的种种便利,都来自东商的科技。

    而这一切的源头,皆来自由箕子发起,两国签订的《洞庭之盟》。

    于是洞庭之盟的内容又成了宣讲的重要部分,这下人们算是彻底明白了现在之所以能过上富足生活的来龙去脉了。

    早在十五年前,商王箕子就擒获了周成王姬诵。箕子本可以杀掉姬诵,不过他没有这么做,反而饶了姬诵的性命,和他缔结了和平的盟约。

    从那以后,两国贸易往来频繁,人们逐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这一部分宣讲,属于直接否定了姬诵的功劳。

    而第二部分,就是姬诵亲政之后。

    亲政之后姬诵干了什么呢?

    他先解除了三监造反的危机,这一点可以说姬诵功劳很大。

    但宣讲的重点却跑了偏,着重强调是三监主导了这场叛乱。

    是你大周的三个王叔亲自发起的叛乱。

    这三个王叔是看管殷商遗民的人,殷商的遗民要听从他们的命令,所以……殷商遗民是被三监裹挟的。

    就算有罪,商民也只是从犯,主犯是大周的三个王叔。

    而姬诵干了什么呢?平定三监之乱后,他跑到朝歌和殷墟,把那些无辜的平民给杀了。

    这就太过于残暴了,这是人君该干的事吗?这跟禽兽有什么区别?

    事已至此,也就罢了,结果姬诵又悍然撕毁两国缔结的和平条约,单方面发动战争,使得丹东城毁于一旦,沦为废墟。

    这说明什么?说明姬诵就是一个禽兽不如,残忍嗜杀的暴君!

    西周人民如果在姬诵的带领下,迟早会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更有甚者,姬诵把东商开设在西周各地的商业广场,商店的人都给杀了。

    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