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五章 动独孤改科举内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五章 动独孤改科举内容 (第2/3页)

以任何借口离开,除交卷以外。否则,视为放弃考试,永不录用。”

    嘶。

    几名相国,尚书,吸了口凉气,这未免有点过于严苛了。

    “敢问陛下,若士子考试时患疾该如何?”代理吏部尚书张锐开口问道。

    “时运不济。”李智云道:“为官者,造福一方,身若不强,何以为百姓表率。若真有此类情况,那也只能让其明年再考。”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答应。

    说实话,有些人觉得皇帝在小题大做。科举虽然能提拔人才,但是并不是当前的主流选拔人才方式。

    用得着这么认真吗?

    紧跟着,皇帝接着说道:“考举内容,不再限制于经文,朕要的是能做事的臣子,不是只会空谈的废物。

    其考核内容,应当包含;诗歌、历史、地理、时政、律法,先帝及朕诏令敕文......其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如大题一,可问其,前汉皇帝几何,姓名始终等等。再如大题二,可问其,先帝伐朱粲诏令文默写......”

    几名相国一边听,一边记,一边提意见,然后整改。

    总的而言,大臣们都知道,科举内容已经被皇帝改的面目全非,涉及的方面也是越来越广泛,而非仅仅只是经文。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

    政事堂里面有一个算一个,谁是考试进来的?

    既然大家都不是考试进来做官的,那么,谁管皇帝要怎么折腾考试卷。

    唐初,科举真的是鸡肋。

    世家大族看不上,寒门子弟没机会,完完全全的摆设。

    历史上第一个状元郎孙伏伽,现在也不过是个大理寺少卿,还是李智云即位以后,看他名气给他提拔的。

    状元了不起啊?

    这个时代,没人看得起科举状元。牛逼不解释的,都是直接靠着家里人推荐当官。

    只有不牛逼的才去考科举。

    别看大臣们老实听话,皇帝说啥他们干啥,但实际上,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瞧得起考科举的。

    自后汉以后,世家大族崛起,至今日,当官的都是靠血统。少部分不靠血统的,那是天下大乱以后,分蛋糕崛起的军功勋贵。其本质上还是另类贵族,只不过不同于世家罢了。

    像先帝,当年做官就是直接做官。

    考核?

    那是什么玩意?

    等着皇帝说完细则,大臣们笑着说皇帝牛逼,想的真踏马周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