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四章 试点摊丁入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四章 试点摊丁入亩 (第1/3页)

    政事堂。

    几位相国分别坐在高腿椅子上,分两列,每列三人,中间首位坐着皇帝,在皇帝面前,摆着一张长形桌子。

    这是今年刚置办的新家具,用起来不是一个舒服就能概括的,应该是很舒服。

    皇帝不知道其他人什么感受,最起码,现在相国们在政事堂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必担心腿抽筋了。

    但是现在,没有哪位相国在乎腿抽筋的问题,他们都因为皇帝给的一张纸,而陷入沉默。

    纸上写的是摊丁入亩。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完全推翻了自上古至现在的人头税。

    大唐如今是‘租庸调’制度,本质上就是人头税。

    何谓租?

    田租也,每丁每年缴纳粟二石。

    很合理吧?

    可你要知道,一旦遇到天灾,没吃的,百姓只能卖田,然后躲入地主或者世家门下,变成黑户!

    到时候,朝廷去哪儿要钱?

    而调,即每丁每年缴纳绢二丈,棉三两,或者是布二尺五丈,麻三斤。

    看见每丁每年就该知道,这是人头税。

    庸,即徭役,还是每丁每年需要服役多久多久,算得上另类的人头税。

    这种税,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土地问题。

    举个例子,一个地主家只有五口人,两男三女,但却有田千亩。按照朝廷规矩,缴纳的是这家的人头税。

    那么问题来了,这点小钱,对地主家来说算什么?

    同样的,一个贫农家里面,也是五口人,两男三女,他们要缴纳的人头税和地主家一样,以贫农的收入,能和地主比吗?

    长此以往,一旦遇到点什么灾难,让百姓怎么活?

    当年,先帝登基,大手一挥,搞租庸调制度,强调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一律缴纳‘人头’税。

    换而言之,不论贫富,大家都照着自家人头交税。

    世家笑开了花,百姓哭成了狗。

    现在大唐建立不过十几年,均田制运行完好,朝廷手中有余田,百姓人口因为隋末天下大乱损耗及大,是故一切都能维持稳定。甚至世家现在也不敢肆意兼并土地,一切都很顺利。

    但是,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

    把这个隐患留给后人解决?

    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怎么那么倒霉,好事没他们的份,净给他们留下烂摊子?

    而且,李智云很清楚,这个东西,只能他来强制推行,否则后世之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