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0章 一朵白莲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0章 一朵白莲花 (第1/3页)

    “未来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

    李学武无奈地笑了笑,摊开手讲道:“您应该了解我们的状况,至少现在还没决定走出来。”

    “哦,是嘛——”

    什么现在还没决定走出来,你怎么不说没能力走出来呢,野心倒是有,对吧?

    瓦德里希怀疑地打量着坐在他对面的东方来客,虽然双方所处的社会制度是一致的,但关系嘛……

    “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他很直白地询问道:“你们既不奢望新技术,更没有落地罗斯托克的愿望,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说真的,瓦德里希现在有点懵。

    他并不是一个蠢笨之人,更不是狂妄自大之徒,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

    能坐上地区造船厂总负责人的位置,自然不仅仅靠他的亲家关系,还有他自己的本事和能力。

    刚刚见面时他所表达的惊讶和意外不是虚的,因为他真的没想到会有访问团造访罗斯托克造船厂。

    这段时间确实有工作人员来到造船厂考察和调研,但这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算稀奇。

    况且对方并没有打本次访问团的旗号,而是以港城顺风远洋运输公司的名义来调研的。

    所以惊讶是真惊讶,意外也是真意外。

    要新技术,完全没必要来德国,就算来德国买技术,也不用来罗斯托克。

    不要新技术,不想来本地建厂合作,反而邀请他们走出德国去东南亚承接订单。

    你听听对方刚刚说了什么,竟然愿意提供场地和设备,更愿意分享东南亚订单给他们。

    世界上会有这样的好人吗?

    嗯,确实有,眼前这个就是,但他不敢相信。

    所以他想搞清楚,罗斯托克造船厂能得到什么,对方究竟想要什么。

    “订单纯盈利的50%。”

    李学武并没有兜圈子,很直接地讲道:“船务、办公区、休息区、设备设施,全由我们提供。”

    “贵方只需要提供整套的造船技术人员。”

    他摊开双手,坦诚地讲道:“而贵方因为技术人员派出造成的人力短缺,则由我方提供人员补充。”

    “等等!你的意思是——”

    瓦德里希差点被他绕迷糊了,微微眯着眼睛看着他问道:“咱们互派技术人员?”

    “没错,为了交流学习。”

    李学武微笑着点点头,讲道:“我方充分保障贵方技术人员在港工作和生活的安全等方面权益。”

    他侧了侧头,强调道:“我们也希望能得到贵方技术支持和交流。”

    “也就是说——”瓦德里希想了想,讲道:“你们愿意拿出订单的50%纯利润,换取技术支持?”

    他根本没提技术交流的事,因为在他看来,尼普顿船厂和瓦尔诺船厂的技术再平庸,也比对方强。

    “是联合承接订单的50%纯利润。”李学武再一次强调道:“也意味着50%的东南亚造船业市场。”

    这话就纯属放屁了,瓦德里希当然不会相信。

    说什么联合订单的50%纯利润就意味着50%的东南亚造船业市场,他就没见过这么能吹牛哔的。

    合着你们的造船厂业务量占了整个东南亚造船市场的50%还多呗!

    想是这么想,但他也无法立刻拒绝走出波罗的海的诱惑。

    梅克伦堡湾太小了,即便周围有很多北欧国家,但这些国家的体量也都太小了。

    论船舶制造,还得是守着太平洋的那些国家。

    历史可能会犯错,但绝对不会一直错。

    后世造船业最后都集中在哪几个国家了?这绝对能说明问题。

    意大利的造船业发展的还是比较早的,可你看意大利在货轮、破冰船等大型船只项目上有建树吗?

    你要说游艇、游轮或者客轮这样的奢华高档船舶,那意大利人绝对能玩出新花样。

    洗澡盆里练不出真海军。

    造船业也是一样,没有市场哪来的业务,没有业务怎么发展技术和培养工人。

    这里是东德,东德的造船厂在波罗的海就是后娘养的,除了那些互经会成员国,西欧的订单量屈指可数。

    再这样下去,他都有心组织工人开荒种粮,至少这样饿不死啊。

    幸运的是,他似乎找到爆单的办法了,唯一犹豫的便是这样做所产生的影响。

    别看对方说的好听,看似是合作,实际上是培训,瓦尔讷明德造船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去中国,带领对方的基层技术工人来生产。

    反过来呢,对方的技术工程师和工人来瓦尔讷明德造船厂共同工作,不还是学习的过程嘛!

    所以说这不是什么合作,而是一场精明的算计。

    哎呀,马可波罗说的没有错,中国人最会算计了,无孔不入的那种。

    “如何保证我们的利益呢?”

    瓦德里希直白地问道:“别说什么合同和保证,一旦你们技术成熟,我们就失去了作用。”

    “您对技术合作的定义还是太狭隘了。”李学武笑着摇了摇头,道:“为什么您就偏偏认定我们的技术相差悬殊呢?”

    “没错,我们是来学技术的,也想学技术。”

    他缓缓点头继续讲道:“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更倾向于,也希望彼此双方是站在互利互惠,互相帮助的角度来实现合作和技术交流的。”

    “您不用怀疑我们的设备和业务量。”

    李学武有些傲然地讲道:“红星钢铁集团旗下营城船舶拥有世界先进造船设备和船坞。”

    “我们唯一缺少的便是成熟的技术体系,以及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

    他手指点了点,强调道:“你们的技术终究会有落后的一天,但你们缺少新技术研发的核心动力。”

    “这种核心动力我们有,咱们互相帮助,共同开发,共享未来,这样不好吗?”

    什么叫核心动力?

    瓦德里希相当清楚,这么讲还是给自己这边留面子了,瓦尔内明德造船厂的订单量确实不好看。

    订单量上来了,盈利也就有了,科研的核心动力也就有了,这才是对方的合作条件。

    “共享新技术?”瓦德里希有些怀疑地看着他,问道:“你们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

    “我说有,您相信吗?”

    李学武看着他,认真地解释道:“我们集团有独立研究所,是与多所高校共同合作开办的。”

    “船舶工程研究所只是其中的一个单元,我们对未来是有很大信心的。”

    “我明白——”瓦德里希靠在了椅子上,用有些嫉妒又有些遗憾的语气讲道:“是市场给了你们信心。”

    “还有多方合作。”李学武淡淡地一笑,道:“营城船舶拥有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多方优秀造船设备和技术经验积累,咱们可以实现公平合作。”

    什么叫公平合作?

    你别漫天要价,我也不坐地还钱,咱们彼此都坦诚一点,真诚一点,合作不就达成了?

    “我方技术人员可以使用你刚刚提到的船舶工程研究所的设备和资料?”

    “当然没有问题,我们还会主动聘请讲师进行指导,这方面您大可放心。”

    “我考虑考虑吧。”

    瓦德里希还是有些犹豫,他很担忧北毛的态度,一旦决定合作,对方会不会引来责难。

    瓦尔内明德造船厂的沉沦几乎几成定局,别看现在花团锦簇,但真正的危机已经绕不开了。

    别人不知道,他们这些企业高层还能不知道?

    为什么几年后东德忍不住与西方接触,为什么十几年后发生经济危机,为什么东西合并以后东德的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纷纷破产。

    道理很简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柏林以及南方工业区有北毛的支持还看不出来,但罗斯托克地区早就露出了工业体系的颓败之色。

    要说造船业,北毛拥有绝对的影响力,联合体系内哪有订单分给他们这些小卡拉米。

    要不是尼普顿船厂和瓦尔诺船厂在战后初期的收益均用于支付赔款,连这点订单都不会给他们。

    现在十几万人口的罗斯托克,每年都在经历人口流失,造船厂的压力可想而知。

    “您得尽快做出决定。”

    李学武非常认真,但也足够坦诚地解释道:“我只能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明天上午我就要离开。”

    他抿着嘴唇耸了耸肩膀,道:“很抱歉,我们集团还有汽车工业,所以必须赶去莱比锡。”

    坐在他身后的沙器之扯了扯嘴角,低下头看着手里的文件,领导的谈判艺术让他望尘莫及。

    去莱比锡这个理由真充分啊,到哪都能用得到,好像集团急于争夺莱比锡的汽车生产技术。

    尤其是人人都眼红的w50卡车项目,这是国内最需要的工程建设基础项目。

    想想都觉得有意思,大家都在争,红星厂也在争,可谁在真的争,谁在演戏,竟然分辨不出来。

    反正他知道,秘书长对w50技术没有任何兴趣,之所以攻略路德维希费尔德工业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发动机的技术。

    秘书长太想要飞机用喷气发动机、船用柴油机、机床及其配套零件的生产技术。

    有了发动机生产技术,吃透以后就可以整合资源,做飞机制造工业的供应链体系了。

    船用柴油机和车床生产技术同样如此。

    辽东的工业生产与津门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要做到相辅相成。

    不要去考虑和担忧京汽召集其他车企组建独立供应链体系的事,双方已经不在同一个维度了。

    就算京汽以及其他车企打破了红星钢铁集团设下的供应链技术壁垒,那又能怎么着?

    无非就是继续竞争呗。

    钢汽有着除了卡车以外几乎所有乘用车以及兵用车车型,产能更是国内首屈一指。

    对零部件的消耗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供应链的基本订单量,剩下的就交给合作伙伴了。

    京汽和一七厂这些大企业可以抱团取暖,共建供应链体系,那些省属或者市属乃至是县属、镇属汽车工业企业怎么办?

    这些小车企拿不到大企业的合作资源,与红星钢铁集团的供应链合作更具有普及性。

    你说镇上也有汽车工业?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后世很多大集团、大企业最初还是街道企业、村属企业呢。

    在发动机、底盘以及各种零部件统一生产规格以后,造车这件事似乎成了有手就行的行业。

    这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