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招贤榜 (第1/3页)
绿云阁里,孙太医把脉完毕,轻轻放下花子衿的手腕,翻了一下她的眼皮,起身来到桌前,小丫鬟绿衣轻轻的将花子衿的手腕放到被子里,为她掖了掖被子。
“现在看来,回魂香已经发挥作用,应该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能保持小姐脑内清明。侯爷暂时可以放心了。”孙太医也是松了一口气,对于这等急症,时间就是生命,多保持一秒,就能多一份生机。
千恩万谢送走了孙太医,花明川、三爷花忠还有几个孙子回到书房细细商量。
“爹,我看为今之计只有广招天下贤医了”三爷花忠说道。
“恩,有道理,可是时间紧迫,不知来不来得及啊?”花明川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只是苦于不知如何把短时间内招得良医。
“祖父,我想到一个办法,不知当讲不当讲?”老大花子勤为人稳重,思考了一下,“我们派人去大靖各个府衙颁发招贤榜求良医,如若有人撕了招贤榜,就让当地衙门护送进京。只怕繁枝缛节颇多枉费时间,还需要祖父知会都察院一声,请他们多多协助。”
“恩,虽说有些劳师动众,不过这样看来,反倒是一个好办法。”花明川看到长孙心思缜密,也是颇为欣慰。
“爷爷,咱们应该让每个府衙多贴几张招贤榜,至少得十几张吧,宁滥勿缺嘛。。。”三少爷花子淳又恢复了一往的不羁散漫。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集思广益。
“郎中医术良莠不齐,若有些郎中滥竽充数为了重金而来,恐耽误了子衿的诊治时机。”满脸书生气的老二花子俭心思却很细腻。
“恩,这个问题我到时候请太医院的太医过来帮忙判断。”花明川打定主意。“花忠,你明日去都察院,三百里加急往大靖各府衙发送招贤榜。对了,让他们知会守城的卫兵,但凡有各地衙门护卫进京的郎中,立马放行。”
雁门,地广人稀,既不繁华,也不昌盛,名不见经传。但由于处于大靖的西南边陲,过了雁门关就是塞外,因此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雁门府尹门外,两个身穿铠甲的士兵守卫在一张榜前,身子如标枪般挺立。
熙熙攘攘的人挤成一个密密麻麻的圆圈,议论纷纷。
“啧啧,黄金五百两,花家真是大手笔。。。。”
“我当初怎么没去学医呀,哎”
“你就别做梦了,这病肯定没那么好治,我听说太医们都没办法,可别惹祸上身了才好。。。”
两个青衣老者负手而立,站在圆圈的最外围,将周边的喧嚣议论收入耳边,正是雁门资历最老的两位郎中,远望、戚建忠。
戚健忠捻了捻发白的胡须,“远望兄医术高超,何不去揭了那招贤榜?”
远望无奈一笑,“戚老哥高看远望了,你我从医数数十载,这招贤榜也只是现世过那么寥寥几次。每次都极其难缠的疑难杂症,且事态紧急万分,老夫还有自知之明,就不去众多行家里手面前现眼了。”
白须老者将远望的谨慎收在眼底,只当他是怯懦。
又仗着自己行医数十载,是雁门地区资历最老的郎中,心中不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