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和亲王妃 (第2/3页)
地淡淡一笑道我这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么?当年我一心想着飞上枝头,心中邪魔横生,突然起了恶念,不要脸地抢去了的功劳。那几年居住在赵王府中,越是吃香喝辣呼奴使婢,我心中就越觉得对愧疚。终于……我得到的我应该得到的……”
阿离看着她脸上的凄然之色,心中渐渐有些明白了。
其实当年她也曾模模糊糊地有些纳闷,就算娴娘“勇救”世子陈晖有功,尊贵而精明的赵王妃大可给娴娘一笔丰厚的赏赐即可,何须大费周章地认她作义女呢?要,要以义女的身份向朝廷讨到一个郡主的封号,甚至是记入皇室宗牒,这都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
精明的赵王妃如此“知恩图报”,原来也是另有图谋的……
不管是前朝,还是本朝,派往赤夷国和亲的公主,极少是真正的“公主”,多是皇室宗亲家中的郡主,县主,由皇帝晋封一个“公主”称号,便送了出去。
一如汉代送往匈奴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
而有权势的皇室宗亲,又有几个愿意把亲生女儿送往那蛮荒之地受苦的呢?因此一皇室宗亲收义女成风,一但和亲的“重任”落到了家中,便由义女顶替的亲女代嫁赤夷。
但从贫苦人家买来的丫头一个是言行举止上不得台盘,调教起来费心费力;况且这样的女孩子收作义女也难有合适的理由。
前朝曾有过婢女冒充公主代嫁,后被认出来后当场诛杀的先例。
而封疆大吏的女儿,形容举止上便无懈可击了;恰好又有这样一个救了世子的契机,将娴娘认作义女便是如此的水到渠成。
阿离这才忽然想起,仿佛听葛氏说过,赵王妃有两个亲生女儿,正和娴娘年纪相仿。
“这……事情成了这样……真是想不到……”阿离喃喃说道。
“是啊,所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冥冥中一切皆有天定,怨不得别人。”娴娘淡淡笑道。
阿离一时无语,过了好半天方勉强笑道不过妹妹刚才说那位……吐薰王性情宽柔,又爱慕我汉家文化,还能体谅妹妹思念故国之心,准许妹妹归国省亲,这位大王听起来应该是个很好的人,而且还很宠爱妹妹。事情总算不是太坏……”
娴娘闻言,长长的睫毛颤动了两下,复又低了头,牙齿在嘴唇上咬出一排细小的牙印,顿了顿,方喃喃地轻声道:
“是啊,大王人很好,好得甚至有些软弱了……而且,他已经五十八岁了,最小的都比我还年长六岁。说,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还是万幸中的不幸呢?”
“这……”阿离睁大了眼睛,一越发说不出话来了。
娴娘却又故作洒脱地一甩头,道不提这些了,快带我进去给父亲请安吧,我刚刚听老庄头说,父亲在大灾里受了重伤,已经不能……”
她话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