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品南回乡 (第2/3页)
雪槐的“伤势”在女儿们的精心侍候下,已经“大有起色”,可以“拄着拐杖慢慢走动”了,这倒也算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了。
另外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就是,田里收下的的粮食瓜果菜蔬颇为丰足,曾三福又带着人足足加盖了三个大囤才将露天堆放着的稻谷勉强都塞了进去;院子里摆满了晒的各色豇豆干,青菜干;窖里堆满了南瓜和马铃薯;圈里的几十口肥猪哼哼着不停地拱着门,后院里的大公鸡跳到鸡舍顶上引吭高歌;李兴带着们高高挽着袖子,在灶间里进进出出,忙着煎炒烹炸准备年饭,那诱人的饭香菜香混合在袅袅的炊烟里,让人不由自主就心情愉悦起来。
城里的几家铺子也在年底送了帐本来,每家都是盈利的。阿离算完了帐,让玉凤去把贞娘请了,将其中两本帐拿给她看,又将一个小小的印章递给她,和颜悦色地笑道:
“这两家铺子原是的陪嫁,现在不在了,理所当然应该由五姐继承。我不过是代为照管了一下,现在该物归原主了。喏,结余的银两都存在大通钱庄了,这枚印章五姐收好。”
贞娘愕然望着阿离,又低头看了看帐本,轻轻摩挲着那枚小小的私章,眼泪就掉了下来。
她背转了身,不停地用手揉着眼睛,用力咬着嘴唇,声音里还是带出了些微的颤音阿离,我你是可怜我,你是个好人……可是那铺子我不要,我也没本事管好它们,在我手里一定会败光的。母亲已经没了,那铺子就是曾家的,我不要,以后还是由你管着。”
她执意把印章又强塞回阿离手里,阿离见她坚决不要,想了想,便笑道也好,那以后就留给念北吧。”
正月里是庄户人家最后的清闲时光,赶集逛庙,唱戏走亲戚,人人都兴兴头头的;等到了二月,就又要一头扎进田里,为一年的生计挣命去了。
风里已微微带出些暖意,阿离手里有一大笔娴娘留下的银票,底气十足,寻思着在原先老宅的东边再起一处几进几出的大院。地方已经丈量好了,大小工匠也请好了,单等着长青和曾桂宝几人把石料木料准备好,就要开工了。
曾家上下人等个个开心得不得了,眼巴巴等着破土动工那天,唯有曾雪槐始终淡淡的,看不出悲喜。
他已潜心研读佛法很久了,也时常到五里外的莲台寺和住持大师盘桓谈讲,有时索性便在寺中一住数日。家中大小事情一概都交给了阿离,他几乎已撒手不管了。
阿离暗地里品度曾雪槐的言谈举止,已揣摩出他有在莲台寺剃度出家的意思,心中不免黯然伤感,只能缓声道雅娘还没出阁,念北还没成家,家里着实离不开父亲呢”。
曾雪槐便点点头,微笑不语。阿离便知他主意已定,再难劝解,不过是因为的责任未了,暂时还不会去剃度罢了。
阿离默默地看着父亲头顶上斑斑点点的白发,想着他坎坷的一生,此时大概已是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