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喜讯(二) (第1/3页)
王士褚执意不肯撤军,甚至下了军令围攻夏辰烨几人,而廖准所招纳来的人自然不愿看到自己的首领受到伤害,便罔顾王士褚的军令待在原地不肯上前,有一部分人甚至阻止了其他人的进攻,两方人马就这样胶着地僵持着。
夏辰烨对于这样的局势似乎甚是不耐烦,利剑挨近了廖准的脖子,对王士褚下了最后通牒。但急功近利的王士褚依然不顾廖准的生死,长臂一挥着令众将士上前围攻。夏辰烨趁其不备暗中点了廖准的穴道,看准了时机,将其退了出去,让他死在了众将士的乱刀之中。这一情景自然激起了廖准众部下的盛怒,他们纷纷拿起刀枪,准备同王士褚一方大干一场。
与此同时,不远处传来浩浩荡荡的马蹄声和上阵杀敌时才会出现的呐喊声,那震天动地的声响震慑了一干兵将,令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进攻。不多时,一队先锋骑率先到达营地,那随风飘扬的军旗上赫然写着一个“寇”字,这迎面而来的大军正是常年驻守北疆的老将军寇如海的军队。这寇如海已年过七旬,当年与老国公同为天朝不可或缺两员守疆大将,其威名早已远扬四海。廖准所招纳来的士兵大多来自北方,对于寇如海的名号有种莫名的敬畏,而冷无言和廖准都已死,没有主心骨的众人对于四皇子的忠诚远没有来时那般强烈,加之此番还未出师,将士便接二连三地遭逢杀害,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随着最有胆识的第一人放下了手中的兵刃,众多将士纷纷效仿,一并倒戈俯首归顺。
这样的局面无疑影响了王士褚这方的军心,接二连三的变故原本就令士兵们惶惶不安,加之威名远播的寇如海突然出现。他们不禁对此番起兵产生了置疑,脸上皆露出了迷惘的神色。而王士褚最是会见风使舵,一观望局势便觉四皇子大势已去,十分识时务地率先放下了兵刃,并立即下令退军数百里,与寇老将军的大军一同驻扎在沣江边,待宫中的局势明朗,若是皇上网开一面,不予追究此次贸然进京,便可分批渡河回原来的驻地。
乾元殿内的残局已经收拾干净。宫中的侍卫在玉允轩的首肯下离开了大殿,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岗位。辉煌而又空旷的大殿内只余下了玉允轩和夏辰烨二人,迎面而来的风灌进了袖口。吹动了两人的衣衫与发丝,一时间竟有种萧索凄冷的错觉。尽管夏辰烨只用了寥寥数语道尽了城外的情况,但玉允轩心里十分清楚这几日他所经历的凶险,无论是单枪匹马潜进营帐暗杀,还是今晨带着十几人堂而皇之地闯进军营。都是将自己的命悬在了剑上,一旦有什么差池便是死无葬身之地。冷情的夏辰烨能够这般豁出性命,不仅仅是因为对于天朝的忠诚,更是源于他对玉允轩的兄弟情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