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91 骊山日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91 骊山日报 (第2/3页)

大米、白面,还有玉米、花生、红薯等新兴作物,产量大、味道好,就算是咸阳的王公贵族也吃不到。

    在骊山,只要勤劳肯干,就能生活富足。

    闲暇时,还能去骊山大剧院观看电影和文艺表演。

    极大地丰富了骊山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是所有人以前都没想过,也不敢想的。

    如果让韩谈再回到那种吃不饱、穿不暖、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情愿去死。

    这就好比一个盲人,有一天见到了光,能看到外面的世界,阳光、天空、大树、小鸟,然后告诉他,你马上就要失明,重新变回以前的瞎子。

    估计这个盲人会崩溃。

    韩谈问道:“陈老请说,韩谈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楚生摆摆手道:“没有这么严重。”

    “敌人已经打入我们内部,他的目的就是想让咱们自己乱起来,然后他再火中取栗,趁火打劫,而骊山唯一的死穴就是黄大仙。”

    “可以这么说,只要黄大仙在一天,哪怕骊山只剩下一个人,还会再次发展起来。”

    “可如果没了黄大仙,就算骊山成为了秦国,也终将衰败。”

    陈楚生说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

    骊山是有钢铁厂、棉纺厂、造纸厂、火药厂等等,可眼下他们只有技术,理论还没有完全搞懂。

    扫盲学校培养的人才,还处在理论阶段,他们的思想还是旧的思想,没有人引导,终究还是会误入歧途。

    在华夏的历史上,想依靠技术来改变国家,无异于痴人说梦。

    秦国开创了封建制度,这是创举也是枷锁。

    统治者依照商鞅变法留下来的套路,为了稳定统治,只会将这些技术掩埋,断绝,而不会鼓励技术的发展。

    他们希望老百姓只知道种地,劳作,不思进取,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可以说,没有黄贺这个统治者,就没有骊山。

    黄贺没了,骊山马上就会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因为所有人的思维仍是老一套的思维,这种惯性是很可怕的,并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进步。

    韩谈深以为然。

    陈楚生继续道:“他想借助这个机会,散播黄大仙殡天的谣言,或许是秦国的阴谋,或许是咱们自己人的阴谋,反正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骊山乱起来。”

    “那有何破解之法?”韩谈问道。

    “山人自有妙计!”陈楚生神秘一笑,“你附耳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