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3章 桓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3章 桓阶 (第2/3页)

阶一愣,随即笑道。

    孙暠闻言,倒是想起来。

    当时自己就孙家产业的事情,向孙坚汇报。

    到衙门的时候,正好遇到孙坚要举桓阶为孝廉。

    要说,两人是见过面的。到底过了五年,有些陌生而已。

    “伯绪,你若来何必参加对策,直接过来找我就是了!慢着,你怎么会在这里?”孙暠有些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前面说过的,他还做不到荣辱不惊,喜怒无常。

    “使君既然喜欢对策选士,桓某也当遵守规矩。”桓阶回道。

    “行,这可是你说的!”孙暠笑了笑,坐下来查看桓阶的这份答卷。

    只能说很好,阐述各行也之间的配合与朝廷的关系,唯独是商贾,桓阶认为不应该鼓励,也不应该打压,应该规范。

    除非,把天下商贾都收归己有。

    类似盐铁专营的概念?

    孙暠点了点头,理论不错,难得卷面整洁,没有过多赘言。

    这是个干实务的料,记得没错的话,历史上他在曹魏那边可是当过尚书令的。

    东汉末年,先帝提升了尚书台的职权,让它什么都能管,相当于得到一部分三公的权力。

    换个角度来说,只要尚书台不乱,那么三公换来换去也不影响什么。

    难怪敢把三公拿出去卖,还顺便有点天灾人祸就就革职。

    一方面不心痛,反正钱也收了;一方面也是恶心这些儒家门徒:看,这是你们说的天人感应。

    曹魏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尚书令几乎相当于三公,甚至比三公还要重要。

    “稍微屈才一些,过来州府当个书左如何?”孙暠提议,文书工作方面,他一直缺人。

    “愿效犬马之劳!”桓阶回道,孙坚对他有举荐之恩,也可以看做他是孙氏的门生故吏。

    孙暠这边发展不错,他也乐于过来效力。

    “对了,伯绪是怎么来这里的?”孙暠自然没忘记这个问题。

    “早两年回家奔丧,路上听闻府君去世的事情。守孝期间,却是收到消息,使君自泾县起家。本想来投,因故拖延了两年。”桓阶回答道。

    荆州不服气刘表的并不少,更别说刘磐封锁了前往豫章的水路和陆路。

    他只能走南阳南下,结果南阳那边,又发生动乱,张绣割据那边,闹腾了一阵。

    汝南更不必说,汝南有黄巾游弋。这次过来,还真的是绕了好大的圈子,才过来的。

    “伯绪,好好干,我看好你。”孙暠笑道。

    “哪里哪里,既然出仕,当尽好本分。”桓阶谦虚的回道。

    孙暠是真的开心,这意味着孙氏旧部派系又多了一名干将。

    尤其,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臣。

    其他吴景也好,朱治也罢,当个太守已经快喘不过气了。

    不如说,若非怕别人不服气,孙暠可以直接任命桓阶为吴郡太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