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5章 第二届秋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5章 第二届秋闱 (第2/3页)

跟得上自己步伐的,站在自己这边的,就重用。

    已经被时代淘汰,或者沉醉在掌控皇帝妄想之中的,终将被排挤。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玩意可不是看履历的。

    不如说,一个国家的发展,若都看履历和情分的话,那么只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面。

    “陛下,虽然您不许左氏儒参加科举,只是大概还会有不少左氏儒混进来。”钟繇提醒。

    “这样不是正好?”孙暠大笑,“既然来参加了,那么肯定不是左氏儒!再说,这左氏儒也好,新派儒家,甚至公羊儒或者梁谷儒也罢,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学派再多也只是学派,多几个学派至少能减缓利益阶级形成的速度。

    期间重点培养其他领域的人才,比如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

    在孙暠看来,管你是什么家,总会有可取的地方,只要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就好。

    甚至条件允许,他打算把法制方面给分出来,把法学人才安排进去。

    擅长经济的,擅长科研的都单独分出来,形成一个个部门。

    再说那么做的也不止自己,‘记忆里’的三人也都那么做了。

    不如说,自灵帝提升了尚书台的职能开始,政务体系的发展,就开始朝着这方面运作。

    三公九卿的地位和权力开始被逐渐澹化,不过要真正被澹化,大汉不灭亡大概都做不到。

    毕竟那群既得利益者们,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出现。

    就算改朝换代,也得三五百年,才能逐渐形成体系。

    可大吴不同,不是走禅让的路子起家的,而是光明正大造反建国。

    和王莽也没有半毛钱关系,自然不是‘复兴’,它就是一个新兴的,年轻的皇朝。

    王莽能做的事情,孙暠可以做。王莽不能做的事情,孙暠也可以做。

    就如同汉代秦,各种制度,体制甚至是三观都给大改一番,偏偏下面连抵抗的余地都没有。

    “陛下所言极是。”面对孙暠的意气风发,钟繇也认可这个观点。

    他已经快五十岁,按说已经不是那种锐意进取,反而倾向于求稳的存在。

    只是投入孙暠麾下后,感受到不断变化的孙吴,他觉得自己又年轻了许多。

    尤其现在,不再受到左氏儒定下的框架,思想开始放飞之后,被压制的实力开始出现井喷。

    在能力方面,已经跳出来的钟繇,和依然沉进去的张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